1650年10月1日,南京。
南京城墙始建于元朝至正廿六年(1366年),完工于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历时达28年,动用全国1部、3卫、5省、37府、162州县,共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终完成四重城垣的格局(宫城、皇城、京城、外城)。
南京城墙的营造一改以往取方形或矩形的旧制,在六朝建康城和南唐金陵城的基础上,依山脉、水系的走向筑城。得山川之利,控江湖之势。南以外秦淮河为天然护城河、东有钟山为依、北有后湖为屏、西纳石城入内,形成独具防御特色的立体军事要塞。
其中内城城墙长达35公里,而外郭城墙更是超过60公里,南京城墙高坚甲于天下,是当今少有的大城、坚城。内城城门有十余座,均有相当规模的敌楼,并有数道木城门和千斤闸。依门而设的瓮城有内、外之分,瓮城的大小、形状也各不相同。每座城门都有内外两道门,外面一道是从城头上放下来的“千斤闸”,具有坚固的防御作用;里面一道则是木质再加铁皮做成的两扇大门。
面对这座巨大的城市,聚集于观音门的明齐联军万余官兵都有些手足无措。诚如顾三麻子所言,要攻占这座天下少有的雄城,非有十万人不可。
虽然通过俘虏的清军将领口中得知,在歼灭了勒克德浑所部清军后,南京城中的守军已不到七千人。但是,一万余联军在这座巨大的城市面前,就显得人数太少了,别说四下围攻,就是只攻北面的观音门这一段城墙,恐怕都不够这一万人填的。
受山川地理阻隔,在城外根本无法做到统一部署,互相协调。而城中的守军却可以凭借城墙的交通,可以做到迅速支援和彼此呼应。即使齐国众多战术参谋研究了许多成功的攻城范例,但在实际查看了南京城防后,也是满脸的无奈和气馁。
攻克这座雄城,不仅需要更多的兵马,而且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这两样,恰恰正是他们所欠缺。
“挖地道,埋设炸药,行不通?”李发德瞪着眼睛问道。
“我们目前所处的观音门(南京外郭城的最北面的城门,位于燕子矶观音山谷之间,城门现已不存,据考证其位置大约位于今燕子矶中学门前),位于燕子矶观音山谷之间,虽然没有护城河,但两翼城墙皆顺势依山而建,城门架山梁之间。若是想挖掘地道、埋设炸药,那无异于将那座山谷给炸了。”贺云峰皱着眉头说道:“至于其他几个城门,要么是引入了秦淮河,要么是隔着后湖(今南京玄武湖),或者背靠紫金山,凭咱们这些人,估计短时间内是无法攻入南京城。”
“五年前,建奴是如何攻入南京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