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高低,不仅与国家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以及经济运行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受到国家财税政策、税收征管强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经济运行质量高、第一产业(农牧业)比重低、工商业、资源型行业和高附加值行业比重大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也相应比较高。
目前,齐国的整体财政收入中,农业税收(包括农林牧副渔)已经从四十年前占财政总收入的70%,到1678年,已经下降至12%,同时,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由15%上升到60%。
再加上政府控股和参股的大型贸易商社、骨干工矿企业上缴的利润也是逐年攀升,使得齐国的财政收入增长极快,已成为当今世界上仅次于莫卧儿帝国之外,手头最为宽裕的政府。
要知道,齐国现在的人口规模尚未达到1000万,大概在950万至970万之间(人口普查年限延长至十年)。但齐国却以这般规模的人口,创造出了远超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生产的财富。
虽然1679年的经济数据尚未统计出来,但截至到1678年,齐国钢铁产量便已突破130万吨,达到132万吨,其中钢产量六十七万吨,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的钢铁生产总量(欧洲钢铁生产总量在1700年才达到15万吨)。
要知道,这个时期欧洲铁生产“大国”瑞典,每年的产量也不过区区三万吨。至于钢产量,整个欧洲加在一起也只有可怜的两千余吨。而其中大部分钢,仅用于制造兵器,甚少用于民间或者工业用途。在欧洲各国,钢的炼制过程非常复杂,技术也较为落后,甚至还比不上数百年前神州大陆的宋元时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另外,欧洲的钢品质较低,根本不足以满足当时基本的工业用途。
这也使得荷兰东印度公司将大量齐国生产钢铁作为压舱物带回欧洲后,所获得的利润丝毫不亚于香料产品。
钢铁生产规模的持续扩大,使得其价格随之也大幅下降。在去年10月,最新的钢铁价格是每吨熟铁二十二汉洲银元,钢的价格是每吨三十八汉洲银元,较三年前又分别下降了近12%和15%。
有了规模巨大的钢铁产量,充足的财政收入,齐国铁道部(三年前从交通部分拆出来)自然要掀起一波大规模的铁路建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