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o1680年3月19日,长安,朱雀县。
“大学士,你戴上试试。”
王介听到这个称呼非常受用,微笑地点点头,从伙计手里接过配制好的眼镜,试着架在了鼻梁上,然后调整了几下镜架。
那名伙计又殷勤地将一份递给王介。
“嗯,倒是看得清楚了一些。”捧着报纸看了半响,王介摘下眼镜,轻声说道:“不过,这左眼稍稍有些模糊,恐怕还需再磨制一二。”
“大学士稍等片刻。”那名伙计接过眼镜,迅速回到里间工作室,稍顷,重新换了一只镜片,让王介再次试过。
眼镜的发明最早可追溯到1270年左右英国圣方济各会修士罗杰·培根的光学实验。当时眼镜仅是作为老年人阅读之用,到了1290年传到了法国,1310年就已经通过海路,传到了中国。
眼镜是印刷的副产品,对于这个观点,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惊奇,这就如同说显微镜和望远镜是眼镜的副产品一样不可思议。
眼镜虽然出现得很早,但只有在印刷技术大规模地发展和应用后,才得到重视。众所周知,印刷字一般要小于手写字,而且早期的印刷体也不比手写更清晰,再加之当时的照明采光条件不好,印刷书在扩大阅读的同时,也造成常见的视力疲劳和近视眼,眼镜便很快成为读书人的日常用品。
最早的眼镜片是矫正远视的凸透镜,后来出现了矫正近视的凹透镜。齐国的玻璃光学技术的进步,相应地也带动了眼镜制造业的兴旺。
随着齐国光学技术的发展,汉洲本土随之产生各种各样的凸透镜、凹透镜,以及多镜片组合的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而显微镜和望远镜又引发了医学、生物学和天文学等新兴学科的革命性突破。
甚至可以说,没有显微镜就没有新生的微生物学,这一切其实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人类创造的每一件工具,都蕴含着超越其自身的意义。
按照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技术是和理性、知识相关联的创造性行为。正如古代中国发明了罗盘,由此引发了后来的西方大航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层出不穷的新工具和新机器促发了齐国的工业革命,而催生这些新工具、新机器的却是看似不起眼的仪器--比如眼镜、放大镜、望远镜、气压计、温度计、真空泵,甚至是钟表。
如果说眼镜大大延长了钟表匠的职业寿命,那么放大镜则使钟表的小型化成为可能,更加小巧的怀表和腕表使时间得到彻底的解放。在这些生产生活的细节中,如果说钟表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那么望远镜和显微镜则改变了人们的空间观念。
王介是大秦礼部左侍郎,这个月初才随访齐使团抵达长安,觐见齐国皇帝、拜会内阁总理,并通报大秦国内出现的巨大变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