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这年头的影迷就不疯狂了,这会儿每一届的百花奖都能受到观众的热烈响应,据统计,《大众电影》每一届平均能收到两三百万张的选票。
在这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两三百万这样的数字绝对夸张。
热烈响应带来的结果,就是《大众电影》一册难求,很多观众想投票,但就是买不到《大众电影》的杂志,哪怕是很多单位,也只能凑出一张选票。
“刘恒啊,你觉得这最佳故事片应该投给去年的哪部电影?”江弦边撕选票边敲打。
“我觉得?”
刘恒一拍脑袋,“我觉得《车水马龙》拍的就特好,特逗乐!”
“真心话?”
“真!”
“比珍珠还真?”
“呃”
“行,那我就听你的。”不等刘波回答,江弦马上把《车水马龙》写上选票,又问刘恒对后面几个奖项有什么意见。
刘恒老老实实的把江弦刚才填的那张选票结果重复一遍,表现的很想进步,最后江弦把选票交给他让他自个儿签名,他麻溜写了个刘恒俩字。
江弦很满意,刚才光他填选票,那刘恒就是目击者,现在俩人都填了选票,那刘恒就是共犯。
“要我说,这百花奖之所以弄得好,原因就是它够民主,对吧刘恒。”
“江老师,民主,太民主了!”
刘恒脑子一丢,就跟那夸黄磊做菜好那何炅一样。
今儿就算江弦让他吃张鼻涕纸,他都要说江老师做的馄饨好吃。
把选票收好,江弦又去看了看编辑部的熟人。
章德宁看着他那叫一幽怨,她可好久没拿着过江弦的稿子了,见面就问最近有没有什么新稿子。
“我已经给《人民文学》了。”
江弦和她聊了几句,又看见大侄女王安忆。
自从结束了文讲所的学习,王安忆就被他帮忙调进了《燕京文学》的编辑部里,担任组的一名责任编辑。
“在京城都还习惯?”
“不习惯也习惯了,以前吃馒头多了都要吐酸水,现在顿顿吃馒头也没问题。”王安忆笑着说。
俩人聊了会近况,王安忆有些不好意思道:
“江弦同志,我最近写了一篇新稿子,能不能麻烦你帮我看下。”
“稿子?”
江弦立马来了精神,“当然行了。”
他接过这份稿子,王安忆说还没写完,目前只有两万字。
江弦捧着这份稿子阅读起来,看到其中三个字,他精神一振
——小鲍庄。
讲的也就是小鲍庄几户人家的命运和生存状态,江弦从中读出了很强烈的“寻根”味道。
无疑,这是王安忆往“寻根”文学上的一次主动靠拢。自从江弦打出“寻根”的口号以后,“寻根文学”的拥趸者们便以各种方式推动着“寻根文学”这场文学思潮的波澜,身体力行的验证“寻根”这条道路的文学价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