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读者们读《李自成》就觉得很正常,农民起义就应该是这样。
“我看过你的《荔枝》。”
姚雪垠冲江弦道:“我听巴金同志讲过,你的这篇,只用了短短几天的时间就写了出来?”
“我写得快,写之前其实我已经准备了好几个月。”
“那这速度也够快了。”
姚雪垠很是佩服:“写历史,最重要的就是严谨,要核实每一个细节,不能写错任何一点。
你的那篇《荔枝》,不能说完全没有错误,但是明显的错误很少,基本看不见,说明你写的非常严谨。
而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到这一点,足以见得你的底蕴很深、很扎实。”
旁人不懂写历史的艰辛,但是姚雪垠懂。
对江弦的历史写作能力,他会比旁人感到更加震撼。
“有时间我们聊聊唐史。”
“唐史?哦,行。”
江弦痛快答应。
大不了就跟姚雪垠唠唠唐朝最野的史嘛。
不管是“六位帝皇丸”唐中宗,还是“六位帝皇玩”萧皇后。
都能唠。
说话间,颁奖仪式就开始了。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让中作协耗尽心力。
在场的众多来宾那叫一个群星璀璨。
有文化、宣传、新闻出版等相关部委的领导,有各地分作协的主席,有国内知名出版单位、文学刊物的负责人,有喉舌级重要纸媒的记者,有知名作家、编辑家、文学评论家
江弦一路进场,途中免不了要打招呼,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编辑和作家里头他熟人太多。
当年在文讲所的那些同学来了大半,蒋子龙、孔捷生、蒋子龙、叶辛、瞿小伟、王安忆
遗憾的是贾大山没来。
江弦很理解,贾大山厌烦这种场面。
陈世旭也没来。
听人讲他现在基本放弃了写作。
江弦也记得,上次收到陈世旭的来信他还说过,“比起作家,现在更想当好一个父亲。”
他也不确定,是不是《铜钱街》这篇给了陈世旭精神上的改变。
全国各地的编辑江弦也认识太多。
有章德宁、刘恒这俩小编辑,还有李小林、王濛这样的刊物负责人。
“江弦同志真是好人缘啊。”姚雪垠和王扶感慨一句。
“您可能不知道。”
王扶笑着说,“有人给江弦同志起了个雅号,叫三多先生,这其中一多,就是说他朋友很多。”
大会很快开始,按照惯例依旧是巴金这位作协主席以及评选委员会主席先讲话。
巴金操着浓浓的巴蜀口音,先是缅怀了茅公,他说的情真意切,在场不少作家都红了眼眶。
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受到过茅公的指引或保护,将其视作自己文学创作道路的巨人。
然后就到了颁奖时间,获奖的作家们站上主席台,一字排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