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宇文泰为首的一众北镇武人们能够立足于关西,除了势力之间的各种较量和情势的演变之外,在道义上还有两个重要的支撑。
第一就是他们平定了在关西持续多年、搞得民不聊生的万俟丑奴叛乱,使得关西重新拥有了秩序,民生也逐渐的恢复。
第二则就是在宇文泰霸府的带领下,他们数次挫败高欢所率领的东魏大军对关中的进攻。虽然说这也是关乎他们自身势力存亡的大事,但在客观上也是保证了关中的安宁。
尤其是后者,更加奠定了宇文泰霸府在关西执政的民意基础。在皇帝本就傀儡、朝廷形同虚设的情况下,关西民生能有恢复与发展,完全是归功于宇文泰霸府的治理。
当然,在这古代乱世之中,所谓的民意对一个军事政权的兴衰影响微乎其微。但关西的民意却是中外府能够组建府兵军事力量的基础,正是因为霸府统治有术,所以众多的关陇豪右们也都愿意接受霸府的整编与统率。
宇文泰这些年也一直在致力于内部的协和,府兵的建立便意味着霸府与关陇豪右们已经建立起一个稳定的默契和上下隶属关系。但是近来发生在武关以南的事情,却给这种内部和谐的局面蒙上了一层阴影,增添了各种危险的变数。
由于霸府此番前后向东南派遣了多达六万人马,是府兵制建成以来动员规模仅次于宇文泰那次东征的军事行动,所以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也很难隐瞒下来,消息很快便在关中扩散开来。
不过由于荆州军府和中外府之间的矛盾在此之前一直含而不露,甚至就在年初李伯山归国的时候,还在用心的为宇文泰争取封王,一副中外府心腹的姿态。
因此尽管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眼下关中绝大多数群众都还未将此视作为李伯山业已背叛中外府的表现,只当做是其人或许是与南征大军当中个别的将领私人矛盾的爆发。
当然,一些身处权力核心的人心里是很清楚,李伯山及其身后的荆州军府是已经彻底的失控了。整整六万人马竟然被其如此轻易的夺取控制权,除了其人深远的筹谋和巧妙的布置、以及荆州军府本身所拥有的强大军事实力之外,这些府兵内部必然也有着他的内应。
宇文泰也曾设想过如果事情进展不顺利,将会面对怎样的情况,但他仍然低估了李泰反击的凌厉果决,没想到会输的这么迅速、这么彻底,所以从事情发生到现在,他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后备的应对方案。
他只是在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内派遣一支精锐人马奔赴武关,将过往人事全都牢牢的监控起来。尤其是事态发展后续的变化,一定不能在他知道之前便扩散开来。
以北镇镇兵们为主体的关西老卒们,可以说是霸府治下最为精锐、也最为可靠的武力。但是历场大战进行下来,这些关西老卒们也都死伤惨重,远远不如晋阳的六镇老伙计们那么强势。
特别是在邙山之战后,霸府奉行招募关陇豪酋为军的策略,宇文泰也鲜少再去刻意强调这些老卒们的存在。除了一些老卒以大将私兵部曲的形式成建制保留下来,其他的基本都被打散了编入诸军之中。
但是东南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宇文泰想要在第一时间掌握一支忠心的、纯粹的同时又勇武敢战的武装力量,那这些老卒们就是他为数不多的一个选择。而想要快速识别他们并激发他们荣誉感的特征和手段也很明显,那就是沙苑老卒!
由于这些老卒们已经在府兵诸军当中各自担任兵长督将,而府兵组织的一大特色就是凡所督军士俱从将主之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