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设计制造的这一款,准确的说算是第2代的反坦克导弹。
这一款导弹,制导装置上配用了红外测角仪,采用光学跟踪,半自动有线制导,导弹与准线的偏差不再止射手估计,而是自动计算,从而提高了命中补度,缩短了瞄准时间,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死角区域。
当然这个也有缺点,首先就是因为导线控制的原因,速度不可能太快,然后就是结构复杂,成本高。
不过刘海知道越往后面战争的成本越高,所以高成本的装备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越往后的装备科技占有的成本越来越高,就像民航飞机,后面的硬件成本只有30%-40%左右,其他的都是软件各种控制系统。
更别说更先进的战斗机之类的。
同时刘海还在设计一款私人公务机,就是用罗罗公司转让的一款小型的涡扇发动机。
刘海准备制造一款能够从京都直接飞到牛牛的公务机。
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公务机的速度一般不超过音速,就像弯流的公务机一般都是0.99马赫,这是因为白头鹰的航空管理局在白头鹰境内禁止超音速飞行。
有一个噪声管理办法,就连后面2018年波士顿动力制造了一款1.6马赫的公务机S152,也因为无法再北美运行,所以市场并不好。
不过刘海准备设计一款超音速的公务机,到时候从港岛到牛牛,估计不超8个小时。
另外刘海还在吉布提那边有机场有港口,完全可以在自己的机场补给。
公务机市场在后面还是很大的,有比较几个出名的品牌达索,湾流,塞纳斯,庞巴迪等等。
所以刘海也会设计一款符合国际所有国家运行的公务机。
伴随着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时间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特别是对于那些富豪来说。
其实公务机一直都有在镙旋桨飞机(比奇18)时代就有,在1963年达索公司就推出了猎鹰20公务机,并且在刘海穿越之前,就向全世界生产了差不多2700架私人公务机,这也是一个不小的市场。
不过刘海这边当然是拼技术拼成本。
早期的时候不赚钱都要卖,说个不好听的就是亏钱就要卖。
因为这种飞机与其他飞机一样,买了之后很长时间都不会换。
刘海当然还是走经销商模式,毕竟飞机制造厂有经销商5%的股份。
到时候让经销商赚大头就是了,反正经销商也需要公务机,因为经销商们也在东南亚买了不少岛屿,甚至那边有很多小国家背后都是经销商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