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周青岚情况特殊,去年她毕业之后,就应该去报到上班。
过年的时候,周明远特地请了松林高中的几位领导吃饭,所以这事儿好办。
学校暂时安排周青岚教高一的两個班生物,课少,不像主科那样压力大。
周青岚毕竟还要照顾俩孩子嘛,不能一上来就给她主科或者班主任,还是得慢慢适应。
周青岚对这样的安排很满意,办理完相关手续后,急忙赶回家。
李大娘已经在准备晚上的饭菜了,俩人一起动手,做出来八菜一汤。
傍晚,盛希平请了周明远夫妻、赵广宁还有局里几位领导,连同左邻右舍、房前屋后的邻居,凑一起热闹热闹,算作是暖房。
松江河这边一切都安顿妥当后,盛希平背上行囊出发,打算去南方闯荡一番。
这次出门,盛希平带了不少钱,还把那年跟父亲、弟弟一起挖的六品叶,带上了一棵稍小点的。
毕竟是重活一回的人了,盛希平没那么天真。
前世那些名人之所以能成功,不仅仅是人家站在了风口上,其背后的实力才是最主要的。
在眼下这个年代,就算眼光再独到,能力再出众,没有实力雄厚的背景,也办不成事。
不说别的,光是一个运输指标,就能难死一大票的人。
跟那些人相比,盛希平这点儿能耐,根本就是不值一提。
在东北这头还好说,有陈瑞卿在,大部分问题他就能解决了,但是出了东北,一切还得看盛希平自己。
盛希平有啥啊?手里那二十来万搁松江河看起来是很多,一大笔巨款了,可真要是走出来,那些钱也不一定够干啥。
况且,那是他全部的家当了,也不能都拿出来打通关节用啊?自家还要过日子的。
所以,盛希平想到了那些参,这东西,有时候可比钱好用多了。
毕竟,上百年的老山参,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好东西。
去年秋天,北岗公社出土一苗一百五十年参龄的老山参,重五两七钱,最后被送往了首都大会堂吉林厅,被视为国宝。
盛希平带的这苗参,出土的时候大概四两七八钱,也算是不小了,以如今的行情来说,卖个两三万一点儿没问题。
这苗参,就是盛希平最后的底牌。
如果遇到什么需要疏通的关节,送别的不一定好使,送这个肯定行。
万一此行不顺利,带的钱花光了啥的,他还可以把参拿去卖掉。
真要是那样,大不了他就死了心回来,继续倒腾木头,进山打猎放山啥的,一年也能混个几万块。
等着过两年,承包一片山林,养点儿林蛙、鹿,再种点儿蘑菇木耳、山野菜啥的,日子也能过得下去。
出发前,盛希平前前后后,把自己能想到的能用到的,该带的全都带了,这才辞别了妻女,启程离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