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本鬼子所图不小啊。’陆坤呐呐自语。
前世记忆中,“一口好牙,两面针。”这句广告语曾风靡整个九十年代,给太多太多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貌似越来越少见到两面针牙膏的影子,也就是在一些小型、低档次的酒店宾馆的一次性用品中还能寻到它。
它是怎么没落的呢?
陆坤只是了解了个大概,并不十分清楚。
只是偶尔闲暇的时候才突然发现;
诶...怎么这个曾经辉煌无比的企业悄悄地就没声儿了?
两面针起源于1941年成立的亚洲枧厂等五家小型肥皂厂,1978年组成柳州市牙膏厂,1980年研发制成第一支两面针中药牙膏,比云南白药牙膏早了20多年。
记忆中,两面针从年,两面针牙膏连续15年产销量排名全国第一。
期间,中华、两面针和黑妹三大国产品牌在中国牙膏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到2002年的时候,两面针牙膏占据了国产牙膏第一的位置,登上当时的中国牙膏品牌排行榜榜首。
然而,前世在三大国产品牌牙膏称雄的同时,中国牙膏市场战的烽火早已被点燃。
90年代,外资日化品牌纷纷进驻。
1992年,高露洁进入中国。
1995年,另一牙膏巨头佳洁士进入中国。
国内的牙膏厂家如黑人、冷酸灵、云南白药等,也如雨后春笋般迸发。
在民族品牌相互厮杀的同时,外资品牌却在悄无声息地占据了国内牙膏市场近七成份额。
不过,两面针真正的转折点在2004年,时年,两面针在上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牙膏第一股”。
上市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在国内股票证券市场这个大染缸,上市往往意味着盛极必衰。
两面针沉浸在“中国牙膏第一股”的荣耀里,没有及时抓住资本加持的绝好机会把牙膏产业做大做强。
上市不久,两面针集团确立了多元化的路子,试图分散行业竞争可能带来的风险,不断扩张公司的业务范围,除了主营的日化板块业务,先后又金句医药、纸品和房地产开发领域。
两面针上市募集了6.57亿资金,分散投入到了10个项目中。除了牙膏主业之外,还设计纸尿裤、卫生棉、洗涤剂等业务。
然而,正是多元化发展战略,将两面针集团拖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进入纸品、房地产等陌生领域开始多元化发展后,不但全线亏损,还牵制了其相当的精力和财力,加速了牙膏主业的衰弱。
从2006年起,两面针就开始转盈为亏,进入长期的亏损,到最后存在感几乎变为l零。
而两面针“苟延残喘”的方法就是卖股票。
早期,两面针手中持有中信证券、交通银行等上市企业的股票和多家非上市企业的股权,在入不敷出的“旱年”隔一年就卖出一些,换回一些投资收益,以规避退市。
在陆坤看来,两面针这个企业不像是日化企业,反倒更像是投资公司。
主业连续血亏了十几年,依旧能靠卖股票回血续命。
两面针有没有机会重新崛起呢?
说实话,有;
后来居上的云南白药份额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二十,在国内牙膏品牌中排名第一。
即便是两面针“断臂求生”,把纸品、房地产等业务打包出售,依旧难以让两面针重新于牙膏主业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