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荀况这么为自己的安危担心,赵括也不好继续调笑他。
于是郑重也放下玉箸,看向荀况正色问道:“但先生想过没有,若是此行我不亲自前往,又如何能证明我赵种胸怀坦荡,肩负天下兴亡之重任呢?”
“可……”
荀况还想说,却被赵括抬手打断,低头沉吟了一下,侃侃而谈地开口:“此去我欲定下秦赵两国的多项举措,三言两语可能难以表述清楚,即使全部落于纸端,恐怕实施起来,也会遇到诸多阻碍,故,秦国我是非去不可。”
“至于先生所担心的个人安危,完全不必多此一虑,难道先生忘了,我有左右护法,去秦国也权当省亲,晾他们也不敢动我半根毫毛。”
听到赵括这么说,荀况点点头才放下心来。
毕竟赵括有安平公主和阳慈公主在身边,严格算起来,也算是秦国的姑爷,只要懂得利用华阳太后在朝堂的权威和这层裙带关系,相信是没人敢乱起杀心的。
念及此,荀况叹息道:“君上难道忘了楚怀王乎?此去虽没有性命之忧,但秦国之臣民不比山东六国奉养周礼,秦人尚武,民风彪悍,若是激起民愤,后果不堪设想。”
荀况的意思:有楚怀王的前车之鉴还能看不出来,绑架、狡诈、勒索,这些手段秦国玩的还是很溜的,人心险恶不得不防啊。
赵括沉思着点点头。
荀况说的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仅长平一战,赵括就杀了包括武安君在内的数十万秦军,只要听说赵括踏上秦国的地盘,保不齐哪个铁憨憨给赵括来个背刺,那可就属实死的有点冤了。
赵括虽然很怕死,但也知道有些事决不能因小失大。
只要朝堂上能站住脚,想要万无一失,办法总是有的。
“先生所言不无道理,不过我倒有个办法。”
赵括仰头喝下一樽酒,待侍女斟满这才开口道:“去之前,我要矫昭天下士子,令秦国权贵不敢轻举妄动。”
荀况闻言一愣,恍然大悟地点点头:“君上高见,此计妙哉!”
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闻赵括只言片语,荀况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奥妙所在。
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赵括越是默不作声地前往秦国,定然会引来很多麻烦。
但越是大摇大摆并且让所有人都知道,赵括去了秦国。
那么不用说,他们自己就得好生保护赵括的安危。
如果赵括在秦国出了半点闪失,就会直接导致赵国向秦国宣战,那将是秦国目前无法承受之重,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众人闻言,无不为赵括的妙计颔首称道。
赵括却在心里一阵嗤笑,这办法早就被各位历史名人给用烂了,自己只不过是信手拈来罢了,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诸葛孔明就是此计的践行者,使刘备计赚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把人气死还能灵前吊唁,哪一次不是命悬一线,还能从容有度,其实正是把人心利用地淋漓尽致,可谓运筹帷幄之典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