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的诗会,办的还是很热闹的,到场的读书人也不少。
只是这其中,更多的是些儒童,小有才名的士子们,是很少会来参加这样的诗会的。
原因无他,这些人大都名声在外,比较爱惜羽毛。为免声名受损,只要作不出一首好的诗词,就不会轻易在诗会上露面。
一旦出现,就必然是已经作出了一首不错的诗词。
说白了,他出来露脸就是在告诉你——注意,我要装逼了!
所谓的诗会,其实和士子们自发组织起来的文会,并不会有太大的区别。要说区别,无非就是这种节日的诗会,有官府出面来主持罢了。
在这样的诗会上,主动赋诗的人是不多的,自然也就不会有多少好的诗词流出,毕竟此时的士子更重时文,擅于作诗词的人是不多的。
若是让他们当场做八股文,可能会出现不少好文章。
倒也不是说他们作不出诗来,只是很多人所作出来的诗,要么太过普通,要么就沦为打油诗,能登大雅之堂的作品少之又少。
没办法,许多有功名在身的秀才,都未必能作出一首完整的好诗来,作首词反倒更容易些。因为词都有固定的格式,只需照着某个词牌名,填入相应字数的词句就行。
但凡能考上秀才的人,肚子里都有些墨水,看过的诗词也不少。只要有了灵感,再从一些有名的诗词中摘出些文句来,稍作改动,组合一下就能变成自己的了。
只要不是照抄整句,你就不能说我剽窃!
地方官显然也都明白这一点,也无心去鼓励读书人钻研诗词。官老爷们不过就是走个形式,搞搞面子工程罢了,毕竟要“与民同乐”嘛!
这诗会,其实就是把读书人都聚集起来,大伙儿喝喝小酒,能吟诗的吟诗,能作对子的就作对子,要不就是探讨探讨学问,或者是坐着闲聊。
当然了,这钱也绝对不会是由官府来出的。
今夜的中秋诗会,到场的官员也不多,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几位大佬们来露了个面,小坐了一会就离开了。
府衙和县衙到场的大小官员,也就七八人,同样也是露了下脸,就寻了个由头离开。最终留下来的,也就只有贺知府、冯推官、魏知县和吴提学。
吹台有一湖,湖心筑一小亭,小亭中坐着的,自然便是几位官老爷。除此之外,还有府城本地的几位缙绅。
湖中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船只,每艘船上也备有酒水和点心,专供士子们享用,不过租用船只的价格也不低,一艘可供几人乘坐的小船,就要三两银子的租金。
嫌贵?
那就坐在湖边赏月好了,那边也设有几案,比雇佣船只要便宜些。
以往陆诚和父亲过来参加诗会时,都是坐在湖边的,不过今晚有了左国玑和沈毅两位财主,这种事情就用不着他操心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