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静坐逼宫,这在大明朝是头一回。
搁在朱元璋时期,这些人的脑袋都可以挂在城门口风干了,还敢静坐抗议?
欺软怕硬,并不是混混的专利,官员也擅长。
朱允炆再发怒的时候,也没砍过谁的脑袋,最严重的情况,不过是从南京,位移到边疆,放个马,挖个坑什么的,死不了。
风险小,所图利大,兼有“异灾”天象相助,朱允炆能说什么?
景清、侯泰等人很自信,这一次,必然可以迫使皇上后退,废除所谓新政,还大明于太祖之制。
有脚步声。
景清连忙侧头看去,原本期待的目光,顿时失落。
钦天监的人来这里做什么?
景清等人也不便发问,钦天监的监正杨峥、监副马哈麻也不知道什么情况,自己勤勤恳恳干活,没参与静坐,咋也被点名了?
难道说,皇上想要询问地震之事?
这事和我们钦天监可没关系,坚决不参与。
朱允炆终究还是来到了奉天殿外,这是景清、侯泰等人的胜利,只可惜,这种胜利,来得太过短暂。
“马哈麻!”
朱允炆喊过,总感觉不对味,若是在后世,对着某个人重复“马哈麻”,估计会引起斗殴之类的肢体运动。
可马哈麻不是一般人,他是回回人,是钦天监里十分重要的人物。
回回人,实际上是回族的先祖。
回族的族源,可追溯至唐代,如安西一代的“回纥”、“回鹘”人。
“回回”一词,第一次出现是在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
南宋时期的“回回”,不仅包含了“回纥”、“回鹘”,还包含了葱岭以西的一些民族。
这与后世的回回民族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元朝时期,蒙古西征,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主动或被动地进入中国,并以工匠、商人、学者、官吏、掌教等身份,分散在各地,这些人,也被称之为“回回人”。
元代设回回司天监,札马鲁丁等回回人,为中国天文学贡献不菲。
到了洪武元年,朱元璋设置了钦天监与回回司天监,仿照元朝制度,召入原上都回回司天监之人,如黑的儿、郑阿里、马德鲁丁等。
马哈麻沉声回道:“唐太宗贞观四年正月,地震,金、房尤甚,江溢山裂,庐舍多坏,居人露处。贞观十年九月中,地忽大震,周十五里皆大动怖。贞观……”
“可以了。”朱允炆摆了摆手,看向景清,问道:“贞观四年,唐太宗可有过错?贞观十年,唐太宗可有过错?”
景清说不出来。
“既然景大人不说,侯尚书,你来说说?”
朱允炆冷冷地看向侯泰。
侯泰叩头不敢言。
“其他官员,有没有会说话的!难道都哑巴了?”
朱允炆冷冷地扫视着跪满一地的百官。
百官无言。
贞观之治,乃是各代史书推崇的盛世,唐太宗,更是这些读书人心中的明君,如何敢说什么?
朱允炆呵呵笑了笑,对马哈麻道:“两宋灾害有多少?地震可多?”
马哈麻盘算半盏茶功夫,才对朱允炆道:“回皇上,两宋灾害多样,除地震外,尚有水灾、旱灾、雹灾、风灾、蝗灾、歉饥、疫灾等。北宋地震一百零九次,南宋六十二次。”
朱允炆看向景清,问道:“宋仁宗开创仁宗盛治,史书评价远超“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你们认否?”
景清冷汗直冒,其他百官更是不说话。
朱允炆看向马哈麻,马哈麻了然是什么意思,便开口说道:“宋仁宗宝元初,定襄地震,坏城郭,覆庐舍,压死者以数万人……仁宗庆历六年,登州、莱州地震不止……”
朱允炆看向群臣,厉声道:“拿地震、上天来压朕,你们可真行!朕问你们,地震与朕施政、德行可有关系?有何关系?一个个为了一点利益,脸面都不要了,是吧?!”
“既然你们如此逼宫,那朕不答应你们,岂不是昏君了?”
“都想恢复祖制,废除一条鞭法、国策与屯田商卖,是吧?”
“好,朕答应你们!为你们废了这些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