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点头:「先生请讲。」
张博志认真地说:「你如今年少却已成名,但可莫要高看了自己,这天底下你未知的学问海了去,千万莫要孤傲自大,故步自封。所谓学海无涯,逆水行舟,唯有前行方不会落伍。止步不前,骄傲自满,便会被这个诸多变化的时代所丢弃,成为寂寂无名,庸庸碌碌之人。」
于谦行礼:「弟子谨受教!」
张博志满意地送走了于谦,目送于谦的马车消失在街角,才暗暗伤神。
这一日,宛平县学惋惜者无数。
北京,正阳门外,英烈碑广场。
于谦走入广场,看着广场之上巨大的石碑,有些出神。
钱塘也有英烈碑,不过高度只有三丈三,可眼前的石碑实在是高得离谱,怕是有十丈之高,人站在这石碑的下面,显得很是渺小。
叶灵儿看着英烈碑,沉声道:「大明有如今的安稳太平,全是一个个英烈用生命换来的。皇上几次至国子监时都有说起,大明人不能忘记英烈,国子监监生更应该学习英烈的付出精神,为国为民为江山社稷,以身为烛,燃烧己身,光明人间!」
于谦心情激荡,取了香,对着英烈碑肃然行礼:「国子监监生于谦拜谒诸位英烈!」
叶灵儿看着于谦稚嫩却又认真的脸庞,不知道他此时此刻在想些什么。
拜过英烈之后,叶灵儿带于谦前往成贤街的国子监。于谦终于还是成了「土包子」,面对雄伟壮观的国子监,惊叹连连,就差说一句不文明的话来表达心头的震惊。
相对于宛平学院对于谦的围观,国子监对于谦的到来显然没多少波澜。
能被调入北京国子监的往往都是有些本事,成绩优异,还有一些是顶尖人才,谁会在意一个小小的天才于谦,你小子知不知道自由落体,知不知道浮力公式,知不知道温度与高度的关系,知不知道打铁不仅需要自身硬,还需要有催化剂……
于谦成为了国子监有史以来最小的监生,面对一众分选学科选择时,于谦经过慎重考虑,最终选择了商学院、农学院、匠学院、兵学院四门。
虽然董伦劝说于谦贪多不烂,选修两门便可,毕竟于谦的基础还达不到国子监的水准,需要补上府学的课业。
于谦坚定地选定了四门,兼主修儒学与数学。
从商,是为了治商。
眼下商业发展很是迅猛,同样也存在诸多问题,不了解商学,很难治理。
学农,是为了兴民。
高产庄稼终于在今年大面积生产,未来十年,土豆、番薯、玉米、花生等,应该会广布所有适宜之地。
学匠,是为了技术。
技术是解决诸多问题的必要手段,尤其是火车的出现。听说朝廷正在推动大铁路计划。不懂得技术,很容易吃亏。
学兵,是为了迎敌。
虽说大明现在周围没什么敌人了,但皇帝都主张枕戈待旦,居安思危,自己又怎能不修习兵法之道?
李志刚考虑到需要有人带一带于谦,索性将于谦安排到了郭嘉乐的房间里,这个决定遭到了董伦、叶灵儿等人的一致反对,包括匠学院的院长周昌也不答应。
在众人反对声中,于谦点了头……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