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先前郑仁泰之态度也很明显,想要置身事外,此刻想要说服其前往函谷关,怕是不容易,这个“说客”等闲人很难充当。
萧瑀也愁,自己与郑仁泰交情不深,这两年山东世家与江南氏族因为海贸之缘故颇多龌蹉,就算自己舍下脸皮前去,郑仁泰也未必给面子……
正在此时,外间有校尉入内:“启禀殿下,郢国公刚刚返回,请求觐见。”
李治霍然起身,对在场几人道:“郢国公年事已高,此番车马劳顿、长途跋涉,必然疲累不堪,本王带着郎中亲自看看,诸位先在此稍后,本王去去就来。”
言罢,大步离去。
萧瑀端坐不动,面色有些阴郁。
他自然知晓宇文士及此次秘密前往长安乃是为了说服十六卫当中的某些人,但具体是谁,却不甚明了。这使得他心中升起一股浓重的危机感,明显感觉自己被边缘化,比不得宇文士及在李治心目当中的地位。
若长此以往,纵然他日晋王成事,自己又能获得多少利益呢?
端起茶杯看了褚遂良一眼,正好褚遂良也向他看来,两人四目相对片刻,萧瑀笑着对一边的崔承福道:“崔郎君,请饮茶。”
崔承福有些尴尬,笑着道谢,喝了口茶水。
……
不远处一间营房之内,李治见到风尘仆仆的宇文士及,上前两步握住宇文士及的手,上下打量一番,见其神色灰败、衣衫褶皱,忍不住眼眶已经泛红,喟然道:“都是本王无能,令郢国公不得不劳苦奔波、费尽心力,实在是惭愧!”
宇文士及神情动容,虽然明知李治这番神态语气难免有造作之嫌疑,却依旧感激不已,唏嘘道:“殿下何出此言?先帝对老臣情深义重,交情莫逆,如今先帝驾崩,老臣自然要守护他属意之继承人,纵然为此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辞!”
李治拉着宇文士及落座,强抑着心中急切,温言问道:“不知此番赶赴长安,收获如何?”
宇文士及捋着胡须,微笑颔首:“幸不辱命!”
“砰!”
李治忍不住拍了一下案几,心情激荡之下起身,一揖及地。
“郢国公之功,堪称再造!本王在此立誓,今生今世、子子孙孙,永不忘郢国公尽心辅佐之恩德,宇文一族,与国同休,若违此誓,天诛地灭!”
宇文士及感动不已,连称不敢。
君王一言九鼎、言出法随,那是在你还有用的时候,等到你没用的时候,君王翻脸不认人实在太过寻常,谁若将君王激动之时许下的诺言当回事,那才是离死不远……
当然,他相信此时的李治确实真情意切,也确实愿意以此等承诺作为奖赏,保宇文家一个荣华富贵、与国同休。
两人再度落座,李治目光殷切,问道:“那边怎么说?”
宇文士及看了一眼门口,见到亲兵、内侍都离得很远,不虞偷听,这才低声道:“那边说了,只等殿下率军反攻至长安城下,便起兵响应,一举功成。”
“这个……”
李治有些无语,抱怨道:“本王若能率军直抵长安城下,就意味着东宫所属之军队已然溃散,还用那人做甚呢?”
现在东宫六率已经有两旅部队沿着广通渠逼近潼关,自己这边只要稍有动作,那边立刻识破,突袭是万万没可能的。
不能突袭,难道让自己率军一路平推至长安?
那还不如至承天门下负荆请罪,或许太子当真被“仁厚”之声名所累,不得不放自己一马……
宇文士及却成竹在胸,再度压低声音:“此次前往长安,老臣不仅会见了那人,还去了一趟谯国公府,见了柴哲威,柴哲威答允,若殿下这边做好了准备,他便偷偷潜出长安城赶赴左屯卫驻地,号召他昔日麾下部将,聚众猛攻玄武门,届时整个长安左近的兵力都被吸引,殿下自可引兵突袭长安!”
李治大喜过望:“柴哲威肯辅佐本王?”
“之前大食人兴兵侵犯西域,朝廷欲派柴哲威出兵退敌,但柴哲威畏敌不前,称病不出,反而成就了房俊赫赫威名,故而声望暴跌,还使得太子对其极为不满。如今太子登基,即便不予清算,也必然将其投闲置散,柴哲威岂敢坐以待毙?故而老臣登门劝说,他马上愿意效忠殿下。”
“天助我也!”李治欣喜若狂。
若能让左屯卫猛攻玄武门作为牵制,自己这边集结重兵不惜伤亡一路直扑长安,的确有极大可能快速打到长安城下。
到时候那人起兵响应,再有左屯卫辅助,长安城自然一股荡平!
不过眼下最为重要之事却是函谷关的安危,若函谷关丢失,潼关成为死地,动辄有覆灭之危,何谈反攻长安呢……
他将顾虑一说,宇文士及马上道:“可派遣丘行恭前往,此人与房俊血海深仇、不死不休,断无可能投奔太子麾下,所以他只能襄助殿下成就大业,不必怀疑其立场。”
李治连连颔首。
先有王瘦石通过眼下确认丘行恭的确将薛万彻说服,现在又有宇文士及这般笃定的分析,使得他心底那一丁点疑虑顿时消弭。
“如此,本王便让他前往函谷关镇守,阻敌与关东之地,咱们整编山东私军,兵贵神速,反攻长安!”
李治信心满满、精神亢奋,当真是天时地利人和,大势在我!
何愁大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