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喜这份眼光还是足以打动沈三问的,要知道做什么事情都是要有天赋的,能够有灵敏的商业嗅觉,因小见大,至少是个知进退,有远见的人。
不过若是郑家将这些物质的亏损转嫁给其他人,那这份眼光,沈三问就没什么兴趣了。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诚信,你知道这东西必然亏损,凭借先知先觉的眼光,将风险转移给旁人,人品就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
旁人接盘沈三问自然不会管,但是以后与郑家交往,都会留个心眼了。
总体而言,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若是郑喜来选择他必然也不会这样,但是他所在的家族一脉不过是旁支,而没有经商考虑的郑家主,自然更愿意用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来处理这事。
于是,近日的宴席上,郑氏子孙相继开始撒钱请客,希望参会的人能给他们推荐这样的渠道,收下这一批笔墨砚的生意。
讲道理,六大家主是不会有这样的接盘人的,数量过多的奢侈品,只有唯一的一家收购商,沉积在手里的时间过长就是亏损。可是耐不住郑家给的价格十分优厚。
不少人动了心思,想做个转手生意。
郑家不愿意麻烦,期望一次性出手,毕竟日后出了问题,只得罪一家是最好的。
这样一来,前前后后就拖了三天。
王家主两个外侄就起了这样的心思,若是能帮家族赚一笔钱,多少也是功劳,郑家的人说的很直白,就是缺钱周转,而他们了解到的成本价市场价,的确与郑家介绍的人所说一致。
好在王家的权力足够集中,大事都要经过老头子的审批,特别是大的财物调动。
如今的家族都是一脉做官,一脉经商,剩下的旁支打理些杂事,经商也不过是为了做官的服务,做官又能保证商业活动的正常展开。
经商的一脉地位一般,不过为了家族累死累活拼搏,家族给的回馈也足以生活的比较滋润。家族大事上,商事都有相当的发言权。
王家三代人围坐在桌边,讨论最近的家族安排,那些年轻一辈官声比较好,应该重点扶持,争论那些子侄学问好,值得受更好的夫子教育。偶尔炫耀一下最近自己那一脉做过的事情,得到的宝贝。
温馨如画。
王家主自然已经习惯如此开心轻松的氛围,不过,这时候他听到一个他没想到过的消息。
王家第三代一位文不成武不就的旁系从商的小年轻,找准大家沉默的空档,站起来。
“家主,最近郑家打算将笔墨砚的生意出售出去,我们王家是不是可以进入其中,分一杯羹。”
这事居然闹到了家族的小议上。
王家主皱起眉头,“此事不是你能处理的。”
小年轻有些不服气,不过态度尚算恭敬的说道,“王家底下只有几处小作坊,如今朝廷提倡教育改革,这笔墨砚是必需品啊,郑家资金调动不便,底气不足,我们王家若是能抓住这个先机,在这桩生意上先入一步,再凭借堂兄与驸马爷的关系,短期能为王家创造大笔的财富,长期王家能多一桩营生。也好让做官的诸位叔伯,手里宽裕一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