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咸阳。
正午时分,阳光浓烈,正是一天最为炎热的时候。
渭河两岸绿意葱茏,成群结队的少年和男女孩童都脱光了衣服在河里戏水或者捕捉鱼虾,河面上还有来回不断穿梭的帆船和渔船,船上无数**上身皮肤黝黑的渔夫和船工正在奋力的划桨摇橹。
“嘿呦~嘿呦~”
城南门外的河岸码头同样繁忙,数百个黑瘦的民夫和刑徒正在冒着烈日运送巨木和水泥砖石,手持长戈皮鞭的禁军来回巡逻呵斥。
虽然热的几乎透不过气来,但还是有许多戴着斗笠身穿官袍吏服的工部和科学院的官员匠吏手里拿着各种图纸和工具正在来回测量指挥,在已经修建好的码头上组装龙门吊,其中已经有一个码头已经安装成功,正在进行货物的吊装测试。
“左~左~往左两尺,好,慢慢放……”
虽然带着帽子,但张苍已经官袍湿透,满头汗水滚滚往下流淌,几乎擦都来不及擦,此时正指挥一群工匠推动龙门吊前后左右移动往一艘货船上吊装一个巨大的木柜。
陈旭上书展开史无前例的坦途计划,涉及的工程大大小小多如牛毛,而无论是江河湖海的港口码头,最终都需要安装一种全新的设备,那就是龙门吊,一是为了加快货物的装卸,同时也是为了做到更为有序,所有商船都需要按顺序进出港口,根据调度停靠在不同的码头装卸,这样就可以将放弃老式的装卸方式。
往日商船只要到了河港,几乎是见缝插针就靠岸装卸,数十数百在码头等待以抗货为生的民夫就会一拥而上,然后就通过简单的跳板和舷梯开始上下搬运货物,这样毫无秩序之下便会经常出事,不是船舶互相碰撞就是人员财货因为拥挤落水,如果是秋冬水流平稳还好,若是春夏河水暴涨,涛涛洪水席卷之下很快就会被河水卷走。
为了配套新的港口码头的修建,陈旭在科学院讲授了一节课,专门讲述了后世码头的调度作业和那种可以前后左右移动的龙门吊和集装箱的概念。
眼下大秦已经有了合格的钢铁和成熟的轴承滑轮铁轴齿轮等制作工艺,制作这种高不过十米,宽不过七八米的龙门吊并没有太大的难度,而且都是用的巨木作为主梁,眼下大秦最不缺的就是树,两千年之后寸草不生的黄土高原之上如今全都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胸径一米的大树都不算大,后世直径两尺粗细的大树在眼下看来都是不能用的小树,而且少府也有规定,没有特殊需求胸径小于一尺或者高度低于五丈的树都不许砍,要留着长大成材。
为了翻新和修建咸阳内外和渭河两岸甚至雍城数不清的宫殿,少府常年都安排有刑徒在渭水流域大大小小的河流上游砍伐大树,然后顺水漂流至咸阳附近的木料厂,在这里去皮晾晒然后堆积存放备用,每年采伐的树木上万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