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从啼哭到蹒跚走步到牙牙学语,这个时期是离不开母亲的。
而贾之洲的母亲在陪他度过这个时期后就因病离开了人世,仿佛一阵柔煦的风,因他不记事的年纪,没能留下一点痕迹。
小时候贾之洲问父亲:“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左右手都牵着人,我空出了一只手呢?”
父亲往往会流露出一种他看不懂的情绪,说:“爸爸扛着你,你抱着爸爸的脖子,这样就没有手空着了,好不好?”
贾之洲自是挥舞着双臂大呼同意。
年岁日渐增长,他这才拨开迷雾,哦,原来我没有妈妈啊。
很多人可怜他、同情他,他理解他们,但不认同他们,因为他的童年完整且幸福。
父亲对他无微不至,精神和物质方面从未亏待过他,他遇到的同学和老师都很友好,得知了他家情况会时常照顾他的感受。
贾之洲想,没有母亲的世界并不痛苦,但或许有一种原因,从未感受过母爱的人不会知道母爱有多么好,就不会为此太过动容。
就像你突然间发现道美食,如果你不曾品尝它,不曾感知过它的美味,自然不会为它的广告驻足。
但这不意味着,贾之洲无知无觉。
他初中时因为直率惹哭了女同桌,他对她说:“你的脑袋有一块秃的,是不是生病了呀?”
她骂他:“你有没有情商啊?能不能委婉点、温柔点说话?你说话那么直,让人讨厌死了!”
贾之洲有点茫然,他原来伤害到她了吗?
他同时捕捉到了两个词。
委婉、温柔。
这是他想象中母亲的一部分特质。
是不是因为没有妈妈教他,所以他才会无意识地说出令人反感的话?
女同桌了解他的性格,知道他是无心,发泄完就消了气,见他眼神空洞,怔怔的,顿时一慌:“那个啥,你本来就错了,我说你两句,你可别记恨上我。”
后来,贾之洲向她郑重地道了歉。
……
只有在像这样的,某些特定的时刻,他才会产生淡淡的悲伤。
贾之洲虽未曾见过父母相爱的样子,但他确信,父亲是爱母亲的。
因为提到她的时候,父亲的眼睛就成为了爱的具象化。
贾之洲目前人生中唯一的缺憾大概是父亲的教育方式有点糙,让他多出了一段当不良少年的体验。
因为他后来想想,跟那群人混在一起真的没什么好。
天天以兄弟互称,仿佛情义多么坚不可摧,结果出事了比谁跑得都快,每天嘴里除了对女孩的身材相貌评头论足,吐不出一句好话。
他避免走上歧路,除去岑望这个外部原因,更多的是他早想逃离那个散发着腐臭的垃圾堆了。
不过,贾之洲能理解父亲,他并非放养他,他的教育方式或许也不叫糙。
失去挚爱的他,应该早已看透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谁也不知道。
与其去追逐那些令你焦头烂额的事情,不如停下来,先乐呵着过好每一天吧。
这样的心态听着有些消极,但这是父亲最真实的想法。
寒来暑往间,贾之洲长成了男子汉,他常常盯着父亲微微佝偻的背、鬓间突兀探出的白发发呆。
他觉得,父亲有点孤单。
这么多年,父亲从未提过再婚,一心一意地养育他长大。
是因为对母亲的爱?还是顾虑他?
于是,上了大学后,贾之洲问:“爸爸你不打算再婚吗?”
结果父亲哈哈一笑,随口敷衍道:“等你长大再说吧。”
贾之洲原以为,他已经是个大人了。
没想到在父亲眼里,他还是个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