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也都是舆论宣传的重要性,后世如此,当世亦然,袁绍到底是不是“天下楷模”?是不是“孝子”?这答案,不在他自己那些尽孝的行为,却是在于天下人的口口相传,用后世的话说,就是袁绍在外的口碑,很明显,他的口碑很好,自然就是“天下楷模”和“孝子”了。
至于那些宣传袁绍口碑的人,自然不会是那些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百姓,而是那些掌握地方话语权的世族豪强,特别是世族豪强中的“名士”之类的知识分子。任何事情,在他们口中连番宣传,通过他们在地方上的舆论威信力,即使是黑的,他们也能宣传成白的。
放到袁绍身上,在当今为父母守孝的规矩礼法下,伏泉可不认为袁绍真的是一个孝子。毕竟,大汉以孝立国,对于为父母守孝,可是自有一套规矩礼法,守孝期间,袁绍要注意不许欢笑,不许穿美服,不许歌唱,不许听音乐,不许跳舞,不许洗澡,不许上班,不许投资,不许享美食,不许饮酒,还有许多其它的忌讳,最重要的是还要禁欲。如果违反了这些忌讳,那就是不孝,就是伪君子,服丧也就白服了。
“正如平寇所言,孝与不孝,皆在天下之口。”戏志才顿了一下,继续道:“若如此,元直以为袁本初可为‘有名君子’乎?”
“这……”徐福哑然,不知如何言语,他倒是没有往此多想,完全就是受舆论波及,才会认为袁本初是有名君子,天下楷模的孝子了,毕竟相比较和颍川士族打过不少交道的戏志才,徐福只能说是有些智略的游侠儿而已,能接触到了解的实在是太少。
“也罢,此事不提!”戏志才话题一转,又说道:“方才元直言道,大将军虚心求才,袁本初为其举荐天下名士,吾等有出头之日,然袁本初所荐之士,真有吾等之位乎?”
显然,戏志才可不信袁绍会真的是虚心求才,见惯了士族嘴脸的他明白,除非是没有选择,否则依照那些士族的德行,是永远看不起他们这些寒门士人的。特别是像他这样,智略才学不低的寒门士人,世族豪强更是不喜,就是戏志才曾经遇到的一个叫荀彧的家伙,虽然和他相谈甚欢,而且对自己也十分礼遇,但是戏志才知道,对方眼里,恐怕也只是将自己当做工具而已,或许对方以后为官,可以让穷困潦倒的自己,为其吏效忠而已吧!
真是可恨,若非自己出身寒门,没人为自己宣传,只能靠着才学在郡内赚得薄名,不然还可能会被别人见面就想要自己为吏吗?想想看,那个荀彧“王佐之才”的名声,还不是他们党人何颙为同样出身党人家族的荀彧宣传的,否则,若非如此,对方不过是和自己一样的才学显名于郡的士人而已。
可惜,自己就是少了这份机遇,若是能得人宣传,这负俗之讥又如何?还不是能宣传成不拘小节的名士?毕竟,负俗之讥,可以形容他坏,也可以形容他好不是?
想到此处,戏志才手中耳杯紧握,大喝了一口水酒,就在此时,徐福的声音却是让目光一惊。
“那如今伏平寇在此,欲得兄长久矣,今日更屈身拜见兄长,此心此意,寻常士族不及,兄长既不如袁本初麾下,何不投平寇乎?”徐福一脸得意笑道,虽然他不知道那些党人名士的内幕消息,但并不妨碍他的机智,直接用袁绍和伏泉作对比,希望戏志才转投伏泉,这却是直接打的戏志才措手不及,大有一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
一时间,原本辩才无敌的戏志才,却是突然沉默起来,显然,还是下不定决心。毕竟,虽说伏泉这次来,看着诚心,但是谁也不知道,这是伏泉有意如此,还是他真心如此,当然,最重要的自然是自己要保持身份。
终究,有才学的名士,按照惯例,都要好好推脱下,最后才选择明主,不然,怎么能衬托那些名士的重要性呢?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舆音预。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若樊子昭、和阳士者,并显名于世。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初为郡功曹,太守徐璆甚敬之。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劭尝到颍川,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寔。又陈蕃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劭独不往。或问其故,劭曰:“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其多所裁量若此。
摘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