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朝臣们意识到这个问题,肯定会激烈反对。特别是一些文人,他们认为四书五经是高贵的,学透了就什么都不用学了,一切改革都是错误的。前朝有人想将帖经明经等死记硬背,对治国完全无用的科目改成策论律例等,被文人骂了个狗血淋头,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那些激烈反对的文人中不乏栋梁之才,只是他们太尊古,无法接受“老祖宗”的东西被更改。
他们并不会去想,老祖宗留下的那些东西最初在出现的时候也是新东西。
古人可以创新,为何现在的人不可以?
于是白萌和卿昱商量之后,偷换概念,借由文武大臣之间天生的隔阂和竞争意识,改成只有文科武科的官员要跳到对面职位的时候,才需要培训和考试。
文官武官都认为自己更厉害,都看不起对方,对于对方“捞过界”的时候,都会产生排斥心理。但是这种“捞过界”的认命却很常见。
现在卿昱给他们设置了“门槛”,文官和武官虽然都对自己要去对方领地还要考试有点不舒服,但是对对方要来自己地盘的门槛提高了表示万分支持。
最终的结果,是文官武官都认可了这个“培训”和“考试”。
之后卿昱决定,让各部官员都去讲课,讲的就是各部门工作需要用到的专业知识。以后外地官员来京述职,也要让他们去讲怎么治理的当地,美其名曰交流先进经验,所有官员都得去听课,特别是新科进士。
将领们也要去讲一讲自己怎么神机妙算料敌先机,怎么揪出奸细,怎么死里逃生,让文官们听一听他们的功劳和苦处。
卿昱相信这些人很愿意“自吹自擂”,底下听的人肯定也很愿意给上面的人挑刺或者拍马屁。当给新科进士和下面官员布置的作业评改的时候,也能从中发现人才。
这算是又多了一个选拔官员的途径。
虽说选□□的可能是纸上谈兵之人,但至少他还会“谈兵”,而不是连“兵”是个什么东西都不知道。
听着卿昱由她的想法举一反三,想出了许多能运用在现在朝堂中,又能绕过“改革”这个让许多文人敏感的字眼的措施,白萌看着卿昱的眼神多了一丝认真。
小皇帝,比她想象中的要厉害一些,说不定成就会比历史中中规中矩的守成明君大呢。
当然,小皇帝也有可能因为施政理念太天马行空,不被这个时代接受,反而酿出大问题。
历史中许多锐意改革的君王都因为步子迈得太大,影响到了上层贵族的利益,最后惨成亡国之君。
当然,社会在进步。推翻这个王朝的下一个王朝一般都会继承那个锐意改革的亡国之君的理念,继续改革。而经历了一次乱世的贵族们无法再组织起第二次反抗力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