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强吗?
自然强的。
正史上的孙策,与霸王项羽的发家史相差无几。
前者兵一千,后者兵八百。
孙策有他爹孙坚乌程侯的庇荫(夺得江东六郡才得以继承),麾下又有数位遗留大将辅佐。
项羽类同,祖上乃是楚国大将军项燕,世家传人,身边有龙且,季布等风火山林四将。
如此看来,孙策被誉为“小霸王”情有可原。
后世史学家,好事者,甚至喊出了“孙策不死不三国”的口号,正如“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如此谣言类似。
虽然无迹可寻,却也侧面体现孙策之能。
……
次日深夜。
孙策趋兵至于中江沿岸,打马巡查,望着江对岸连绵的营帐,以及宛若火龙般被点亮的堤岸,那颗心愈发平静。
他很清楚,此战需要打快,击退,甚至斩杀祖郎,才可回师北援,打出他小霸王孙策的威名,震慑刘备。
孙策亦不是毛头小子,只知道一味鲁莽冲杀,急行军至此,拍马前来探营,了解情况。
身边亲兵担忧孙策身子,劝道,“将军!你且回城歇息!这边有弟兄们帮忙查探!必不落一个角落。”
从丹阳至此,孙策皆是骑马狂奔,沿途未曾歇息。
若是寻常如此也需要休息。何况孙策才吐过血,伤势未愈,若是继续操劳,恐怕难以为继!
孙策眼神坚定,摆手拒绝,说道,“尔等无需多言,且随本将军沿河查探,记住对岸营中虚实。”
麾下亲兵见状只能追随。
不多时。
孙策带着麾下亲兵,返回芜湖县城。
麾下其余兵马已经安营扎寨,开始修整,为接下来的大战做准备。
县城府衙内。
坐镇于此的,亦是孙家一位亲族,名作孙静。
孙静,字幼台,孙坚之弟,孙策、孙权之叔,与孙贲,吴景,皆是起兵创业之初的根基,臂膀。
这一位可是和孙坚创业的老伙伴,在麾下武将捉襟见肘时,被孙策安排到了芜湖防备祖郎。
烛火下,孙策面色苍白,是血气亏空之象。
孙静满脸忧虑,劝慰道,“祖郎虽来势汹汹,但你叔父我亦正值盛年,岂会惧他祖郎?”
孙策点头,“叔父所言不错,若不给那祖郎一点防备空虚之意,这家伙断然不会轻易入局,渡江而来。”
祖郎能在丹阳为祸一方十数载,除了勇武之外,还有狡诈,异常惜命。
虽然得了刘备的支援,金银,可祖郎也只是出兵不出力,打算坐山观虎斗,最后自己坐收渔利。
陈舒也未曾将希望寄托在祖郎身上,但孙策可不能忽略后方这万余丹阳强兵,置之不理挥兵北上。
孙策对此悬而未决的祖郎,自然是一棒子敲死的办法,说道,“明日切记悄悄出城,切莫让祖郎发现。”
孙静乐呵呵一笑,答应下来,“侄儿放心,叔父省的。”
当夜。
孙策正欲酣睡,为明日之战做足准备,可翻来覆去只觉得胸口疼痛,即便是喝了药也无法安睡。
其索性翻身起床,搬了一把椅子坐在堂前,望着那轮巨大无比的明月,面色似乎变得更加苍白。
孙策身边亲兵见状,亦是无可奈何,只能站在身边护卫,端来热水,以及一些温热的流食。
甚至还有取来补气血的大药,在堂中开始熬制起来。
孙策也不阻拦,只是闭目养神,等待天亮。
数个时辰后。
天际破晓。
一**日于东方升起,划破昏黑,晨光洒在芜湖大地之上,大江南北,皆有粼粼金光闪烁,自是美妙。
按照约定,孙静率领亲兵从府衙后出门,批戴甲胄,策马出城,城中也少了一千兵马,消失在原野。
这個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对岸祖郎大营处。
祖郎对此不屑一顾,翻了翻身,摆手说道,“让他去吧,多去一些兵马打得才能越激烈,最好是两家全军覆没。”
直到中午,孙策也不见对岸大营有动静,继续等待。
直到深夜也不见祖郎反应,孙策觉得不对劲了,有些心急,但他谨记周瑜给他出的计谋策略。
次日一早,又有一千兵马出城北上,消息亦是很快传到祖郎耳朵里。
祖郎有些吃惊,怒不可遏,“好啊!这孙策是真不把本帅放在眼里啊,竟然只留下一千兵马?!”
这不是送到嘴边的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