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来讲,这里的用词不是击败,而是埋葬。亨利福特二世,这个继承创始人祖父亨利福特之名的二世祖,和他对身份的不自信以及所背负的重压,也就此丰满地树立起来,让观众心中福特v法拉利的天平悄悄倾斜。
更有意思的就是在整个故事的行进过程中,片名中这两个公司,福特和法拉利的形象一直在不断变化和摇摆。
法拉利一方在开篇中被塑造成狡诈恶人,似乎他们作坊里精雕细琢的养眼红色跑车只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装腔作势。
待到勒芒开赛时,法拉利方的车手像个沉默着奸笑的反派,而看台上法拉利老头每一次的气急败坏,和主角每一次的作梗都能让观众感觉舒爽。
而前中段的福特二世正相反,观众会支持他尊严受损后的复仇意愿,而在此之外他显得极有大局意识和商业头脑,对主角团队也比较尊重。
一场狂飙后的哭泣是本片最好笑的一个段落,也让这个车业巨头显得有点可爱。然而这个意料之外的喜剧段落正铺垫亨利福特与速度和驾驶之间的疏离,铺垫福特根本不懂赛车的事实。
当终点到来时,观众们会逐渐看清,玷污速度纯粹性的的反派永远不会只有那么一个,所有体育精神,竞技道德,所有对速度的浪漫主义幻想,在商业世界中都不过是终将转换成销售额的宣传品和营销话术。
这次合作让丁诚跟贝尔成为惺惺相惜的朋友,就如两个角色的关系一样,都丝毫没有抢占银幕时间,或是飙戏的倾向,有的只是没有表演痕迹的松弛自然。
贝尔完全将自己化成那个赛道边掐表的领队人,情绪内敛细腻。而自己扮演的肯,出神入化的伯明翰口音,对人物不同状态转化的处理,再次证明演技和实力。
用导演的话说:没有人会不爱丁诚塑造的ken……
即使这个人物根本没有讨任何人喜欢的理由!
最终三辆福特越过终点线时,观众或许会发现受骗了:这场比赛不关乎胜利,最终主题是妥协。
达蒙对身体状况妥协,退出赛场后开始心不在焉地服着药。而当获得福特提供的机会可以带领团队重返赛道后,即使他耗尽心力花样百出地抗争着,到最后也不得不在资本和权力面前放下尊严。
肯似乎是纯粹和自由的化身,但在进入gt40的车舱前还是有经济压力和家庭责任缠身。在成为福特车手后,他的第一次重大妥协,发生在福特高层禁止他出席前一年的勒芒比赛时。
脾气火爆的他,出人意料地没有一走了之,在空荡荡的车库里钻进车下,从收音机里听着队友们在勒芒的最新消息,一面认真地做着点评。
真正控制着那些炫酷赛车的不是把着方向盘的车手,看台上众人簇拥的赞助商们,才真正踩着油门和刹车,掌控着这些他们砸下重金的玩具。
他输不起这个机会,只能躺在跑车投下的阴影里,继续玩这个并没有话语权的角力游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