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史书?未必可信!

我在如同数据库一般的大脑中仔细回想着《史记》中关于这件事的表述。

太史公在《蒙恬列传》中言蒙恬:暴师于外十余年,在《李斯列传》中言李斯的伪诏提到蒙恬: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

从这里可以推断出从蒙恬北伐匈奴到嬴政驾崩,至少有十年。可嬴政死在三十七年,如果是按照《史记》记载,蒙恬在三十二年才北伐匈奴,期间不过五年,哪来的十余年?

再者太史公说嬴政是因为卢生的“亡秦者胡也”才决定北伐匈奴,可是要知道,在战国时草原部落已经是中原的大患。长平之战赵国死了几十万人,都没把李牧从长城调回来,再加上燕、赵、秦不约而同修建长城抵御匈奴,可见那时候匈奴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原的安全。

按照太史公的记载,这五年间匈奴竟然在赵、燕尽皆灭亡,北方没有驻扎重兵,长城没有连成一线的情况下都没有攻进中原,以及袭扰离黄河最近处只有千里、离河南地不过五百里的咸阳?

此外,太史公自己记载,秦并天下时,疆域达到了“……北据河为塞,并阴山……”,并且二十六年设置郡县时,三十六郡中已有九原郡。

阴山在哪?哪怕是余脉也在黄河以北,也就是说此时最起码匈奴已经被赶出了河南地,难道匈奴突然善心大发,主动退出了河南地?

至于九原郡,连起来的长城并没有把九原郡圈到长城内,而是借助黄河天险及北方的长城守卫九原郡。换句话说,九原郡就是长城以外、黄河以南的那片地。如果二十六年大秦没有拿下河南地,设置九原郡的目的何在?

乌氏倮两人见我深思良久都没有接话,还以为又说错了话,两人对视一眼,乌氏倮小心叫了一声:“陛下?”

我回过神来。确实,太史公的记载有太多纰漏,有很多不合理、前后矛盾的表述。要验证也简单,咱就在大秦,回去后找李斯或者随便谁问一下就知道了,这种事他们可不会记错。

想到这,我长呼一口气,定了定心神,道:“怪不得先皇如此重视你们,这件事确实对大秦大有裨益!”

此时我倒是有点好奇,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嬴政没有想到这个办法吗?乌氏倮接下来的话就为我解惑了。

乌氏倮闻言连忙拱手道:“禀陛下,臣不敢居功,臣不过是为蒙恬将军提供了一些运送粮草的牛和马匹罢了。其实后来臣觐见皇帝时,才知道皇帝早就做此想,只是彼时天下刚刚安定,皇帝不想立刻再动刀兵。”

“及至巡视至北地,看到被匈奴劫掠的黔首、烧掉的房屋,再加上臣的建议和能够提供秦军一些小小的助力,皇帝才下定决心出兵北伐匈奴、构筑长城,保我北地安定。如果没有皇帝,不仅是臣,乌氏戎部、北地黔首早晚都会被匈奴屠戮一空,何谈如今的乌氏县和九原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小说阁”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