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你的机会,更是儒家的机会,你要好好把握。”
“另外,此事不能操之过急,只能循序渐进,以免使人发现端倪。一旦有心之人搬出先皇,届时朕恐怕不得不关闭学宫。”
叔孙通原本不抱希望,闻听此话顿时感激涕零:“臣谢陛下,臣定当竭尽所能,万死不辞!”
我轻叹一声,怕他没理解我的意思,不忍让他稀里糊涂地接手这件事,哪天当了替罪羊才恍然大悟,悠悠开口道:“若是你不慎被人发现学宫另有所图,到那时,朕便是有心护你,怕是朝中有人也不会放过你,你可明白?”
叔孙通这次倒是机灵,重重地点了点头道:“臣明白。重建学宫是臣朝思暮想之事,如今有了机会,臣自会主张。”
我欣慰地舒了一口气,不枉我又是恐吓,又是敲打的,此人在治学上确有一番赤子之心。
只是建立百家学宫、再现百家争鸣的盛景,着实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仅是教育资源本身就具有稀缺属性,还有嬴政“禁止私学、以吏为师”这座大山压着!
先行动起来吧,好过什么都不做。
第二天朝会我就宣布了建立百家学宫的事情,借着誊录书籍的名义并没有遭到大规模的反对。零星有些声音建议对学宫作出限制,我以“御史之职”搪塞了过去。
法无禁止皆可为,这种有风险的东西还是不要留下书面证据比较好。待我哪天能做到像嬴政那样乾纲独断,也就不用这么小心翼翼了。
随后我又以“誊录书籍时典籍浩如烟海,诸子百家书籍常有缺失”为由,下令广纳天下百家之人进宫修书,同时随令布告天下以纸、活字印刷的消息。
又下令凡是能够在修书中发挥补全、精简、释义、扩充的,一旦经由朝中三分之二的博士认可,便可以得到一字一斛粟的奖励,综合表现优秀者还可以经由三位以上博士的联名举贤成为待诏博士。
要知道,自大秦一统后,百家凋零。除了大秦国本法家和医、农、墨等靠手艺吃饭的学派还活得过去,儒、兵、名、纵横等学派几乎已经消失殆尽。
如今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是议论纷纷。
某地,一个兵家之人对着眼前的儒生说道:“听说了吗,朝廷开设了百家学宫,征召诸子百家进宫治学呢?”
儒生嗤之以鼻道:“什么治学!我听说就是让咱们去修书,还是不准私下传授学识!蛮秦就是蛮秦!”
兵家道:“那也比以前好啊。现在既无战事,又禁私学,修书好歹能让兵家的典籍传承下去,不至于到咱们这断了根了。而且朝廷还制出了轻薄的纸和活字印刷,使用起来极为便利,这是个机会。”
儒生仍然不屑道:“我不去,我宁愿让儒家这一派在我这断了,也不为暴秦效力!”
兵家无奈道:“既如此,我们后会有期了。”
儒生气急败坏,怒喝道:“你……,叛徒!”
…………
类似的对话在各地此起彼伏。有人宁死不为大秦效力,有人觉得我扶苏或许跟嬴政不一样,一时间倒也真有个百家争鸣的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