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赳赳老秦,喜迎唐王!”
“赳赳老秦,共归大唐!”
歌声回荡不休,一直越过洛水,传到西边的秦军营地。
此歌曲调古怪,哪怕是最博学的儒生也从未听过。
可其言辞又简单易懂,让人一听便知想要表达的含义。
《诗》云: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赳赳二字便是威武雄壮之意,东边响起的歌声顾名思义,就是威武雄壮的老秦人啊,欢天喜地的去迎接唐王,一起高兴地归附于大唐。
这让原本驻守于西边的秦军,和刚从临晋逃过来的溃卒全都面面相觑。
因为那歌声是秦人所唱,洛水上空回荡的诗歌是最纯正的关中话。
“怎么会有秦人唱这种歌?”
“他们为什么喜迎唐贼?难道不害怕吗?”
“你别说这唱起来还挺顺的,赳赳老秦,喜迎唐王……”
“快住嘴,被将军听见要掉脑袋的。”
底层士卒议论纷纷,被这歌声吸引了注意力,并暗中猜测对岸的情况。
秦将们则脸露惶然。
不仅是因为对岸的歌声隐含了某种信息,更因为秦军现在所处的局势非常不好。
大河防线全面失守,唐军主力渡河而来,现在濒临洛水的临晋城又被吴广占领,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所有人都很清楚。
唐军将渡过洛水,打败他们后直扑咸阳。
“消息已经向中尉和朝廷发去了。吾等且据洛水而守,或能等到援兵到来。”
卓全召集此地的秦军将领进行商议。
留守大河防线的秦军副将死于乱军中,卓全这个领军司马就成了残存秦将里职位最高的一个。
他之前率领三千秦军被葛婴带着往北方遛了二十余里。
见到唐军船只南下的时候,卓全就知道大河防线完蛋了。
他好歹是个领军之将,能判断出局势变化,知道自己要是率兵南下就是去找死。故而临机决策,让兵卒短暂休憩后就往西边急行。
临晋渡口的五千秦军拼死抵抗了唐军许久,一直到黄昏入夜时才被唐军彻底击溃。之后唐军收剿残卒,再到第二天唐王率大军渡河入秦,都花费了不少时间。
这段时间足够卓全率领秦卒急行军赶到洛水,在对岸袍泽的帮助下过河,为秦军保存下一分力量。
现在洛水西边的中尉军主要分为两支。
一支是在上游与司马卬对峙的中尉甘阳,他率领秦军主力约一万五千人左右。
之后就是下游与临晋相隔不远的守军,其中包括卓全保留下来的三千人,又有两千被甘阳布置于此的守卒,再加上后续又收拢了一千多人的溃卒。加起来还有六千人的样子。
大河一战,三万中尉军,几乎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
如今残余的两万多人守在洛水,军心士气跌落到了谷底。
洛水是渭河的一级支流,大河的二级支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