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振翅飞进,它调整了高度,这才发现了展板的“小秘密”,就在孩子们看不见的展板高处,放置了一排有着倾斜角度的告示牌。
告示牌上书:除了您的讲解,您的孩子无法从这里以外的区域了解到这个展区的知识,请为它介绍本展区最明星的动物知识吧。
↑这才是爸爸妈妈化身成为博学者的原因啊!
不过,嘘,不要告诉孩子们这个小秘密哦,这可是爸爸妈妈们的尊严所在哦。
再向前,是一排可以推动的展牌,展牌将人流分割成了两段,那是从单细胞动物进化到人类的漫长时间线,人类所在的哺乳类和许多现存纲的动物们列在了同一张表上,然后随着越来越靠近人类,一些纲、目的动物名称逐渐暗淡,而一直到人类出现后,那些变暗的名字成倍数开始增加。
一个孩子有些不敢置信地说:“我们人类原来出现得那么晚啊,连蛙蛙都比我们早?那为什么在人类出现后会有那么多动物消失掉啊?”
这个问题,展板没有回答,孩子的家长以及周围的人都没有办法回答。
只有站在这块一言说尽了千万年的展板前,他们才能感觉到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又傲慢。
正是因为如此,当他们带着这样的困惑和思考走入影音室的时候,才能被里面一只青蛙的故事所感动。
原来,蛙类和人类曾经有蜜月期,因为它们的食谱和农业害虫大面积重合,早期的主要稻民族壮族就是以青蛙为崇拜图腾的。
那是什么时候开始,人类和蛙居然成了对立面了呢?
是人类开始食用青蛙开始?还是人类给稻田大面积喷洒驱虫药开始?亦或者是人类带来了牛蛙这个蛙类天敌开始?
明明是和人类一起共存了很多很多年的动物啊,难道我们就不能想想更和谐的办法吗?难道我们一定要将所有的“朋友”都逼成敌人吗?
注视着影片里的主角青蛙死去的身影和小孩子们一抽一抽的呜咽声,小小的思考开始萌芽。
这个十分钟不到的小短片虽短但后劲却很大,在步入最后一块的展厅时,你的目光会被一幅巨大的螺旋状生态展示“画像”所吸引。
以青蛙雕塑为中心,它的食物和天敌呈螺旋状在它周围排列,场面十分壮观。
定睛一看,这一张画像的背后原来还有着丝丝缕缕的细线,顺着线条可以走到后方的展箱观察昆虫的实体,为了方便看众,在那些昆虫的展柜中还被放了一个小青蛙摆件,试图展示双方的身材对比。
而就在这些展柜的边上,放着一组模型对比,展示了一只青蛙每天的食量,以及一年的食量,那些昆虫堆叠在一起的模样和小青蛙可可爱爱的样子的对比实在是足够震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