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2011年的事情了,很快,我结束了交流生生涯,离开了台湾。
几年后的某一天,关于周默玉突然发生了一件惊天大新闻。
周默玉遗产的继承者,她的朋友汤先生夫妇在报纸上披露,周默玉的出版遗作,实则是删减版,真正的结尾并不是出版物中那样。
那报道里,汤太太是这样说的:
1987年,我和先生去美国探望玉,不知怎的,玉的精神极佳,这在二十年间是极为罕见的……吃过饭后,她拿出了一沓稿纸,告诉我们这是她最新的作品,尚且没有给人看过,我们是第一批读者。过后她会将书稿寄给老伙伴《铃兰》社审阅校对出版。我用一下午时间看完了那书稿,大为震惊,这书中玉自述的自己与外界所知的她全然不同,尤其是她的感情生活,一旦书稿发表,必然震惊文坛。阅完书稿,我与她交谈,问及她的想法,她回答我:“时日无多,有些事情不吐不快,就像当年与罗君儒的婚姻是场赌博,我决定再赌一把,将心迹表白,结果便随他去吧。”
期间,玉接了一个电话,接完后回来时脸色已经变掉,变回了过去二十年间那个沉默阴郁的玉,她从我处拿走了书稿,没有再和我交谈。晚餐时也并未出现。直到半夜,我起床去卫生间,见到阳台上有火光闪烁,走近一些看,玉正蹲在阳台上烧东西,她着睡袍蹲在地上,搪瓷脸盆里有纸张在烧,火光映着她脸,脸上是令人揪心的寂寥,她的手里攥着一沓纸,正一张张往火里添……我扑上去夺下余稿,果然是那篇新作,已经烧掉十页有余。幸运的是,大部分稿子得以保留,不幸的是,烧掉的竟完完整整是关于某人,或者说,完完整整,是不为世人所知的周默玉。
幸而,我从小有过目不忘的天赋,那十余页内容早已刻于脑海,回到房中,我即刻照记忆写下……先次出版时,未附焚稿。现觉余日无多,深感周默玉不应被世人误解,故此披露余稿。周默玉一生,由人去评说吧。
不久后,那所谓周默玉“焚稿”重现世间。
谁都没有想到,那被焚的书稿相关的“某人”,竟是陈瘦棠。
这许多年来,已经鲜少有人记得,周默玉的人生中有一个叫陈瘦棠的人。他文才只是一般,并未有惊世之作,他与周默玉似是君子之交,在世人所知里,除了提携之情,他们无甚相关……可是在周默玉自述的、焚烧的那部分书稿里,全部都是他。
1987,1987……蓦地,我想起,1987年,陈瘦棠回到了福建老家,找到了等她半生的未婚妻,与未婚妻终结连理。
想来,周默玉那下午接到的电话,便是与此有关的吧,不知是哪位热心又多嘴的人,及时向她传达了这个“喜讯”——可不是喜讯吗,恩师半个世纪的等候终于有了完满的结局,谁敢说这不是喜剧,谁敢不送上恭喜呢?
只是她积蓄了二十年的一腔勇气,就此烟消云散罢了。
原本想将半生心事寄予他,如今也只好黯然收起,装作若无其事,如再见面,对他说一句恭喜。
但她说不出口,于是不如不见。
直到她1991年病逝于美国,整整二十四年,她都没有再和他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