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出登大宝,淮右起军得天下。
讨过饭,念过经,带过兵,称过王。
并成功以皇帝之姿号令将帅攻入大都,绝了胡元的国祚。
对朱元璋来说,这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只是随着走的愈远站的愈高,身边人反倒是愈少,能真正贴心的,唯有自家妹子。
就如徐达,自己将其看作兄弟,但徐达却处处恪守臣子礼仪。
儿子虽偶尔能与他叫板,但却也心思玲珑剔透,有些时候亦也不敢轻言相劝。
但这种情况在光幕出现后却好像又有了缓解,毕竟那些于光幕上书文的历代先君先人,并不需要曲意逢迎于他,也并不会怕的他的身份,毕竟要么非大明臣子,要么也同样是天子。
三人这种轻松平等的劝慰,反倒是令朱元璋平静了不少。
昭烈帝说的没错,即便是胡人又得了势,但终还是有人做了与他一样的事,而且看这少年郎的样子,那人做的还远远好于他。
感受着身边妹子的注视,朱元璋回头递了个安心的眼神,回头振奋道:
“历代无不以前朝鉴,如今我大明能以旧明史鉴,何其幸哉?”
朱标明白老爹这个说法,但眼看着光幕上唐太宗字里字外透出的这个闲适样子,忽然很想到了一个问题:
唐太宗知不知道太子谋反之事?
【南宋亡国之后,元朝正式完成了一统。
作为一个国土极广的短命王朝,《元史》当中比较盖棺定论的给了个元朝的评价:
“既行汉法,又存国俗”,说白了就是汉化程度很低。
元朝虽然有极大的疆域,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既不重视农业、也不举行科举、同时又过于依赖佛教等等都是摆在明面上的问题。
但汉化程度太低这个结论是我们站在后来者的角度评级的,放在当时,并不会有人觉得这是什么问题。
毕竟当时的蒙古那是真正意义上的上帝之鞭,在西方有三次西征,抽下的痕迹至今都没消弭。
在东方先灭西夏再灭金,最后徐徐图宋功成,造就一统。
南宋作为被击败被征服被吞并的一方,如果宣称自己有制度文化优越性让身为胜者的蒙古来学习,无疑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这就好比是颉利可汗被李靖逮了,五花大绑之后送去长安,结果在献俘时候跟唐太宗说,虽然我败了但是长生天没有败!你如果想要强国就必须要学习我们突厥文统!
李世民没当场把颉利砍了都算是心胸宽广的,何况乎真的去学习?
当然我们都知道后来李承乾真的学的很好,那就是后话了。
总之,当时的蒙古帝国虽然已经分裂消亡,但对蒙古人来说他们的草原制度依然是有优越性的,学什么汉人制度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甚至忽必烈这个在几大汗国看来是“蒙奸”的君王都很直白的说过:汉人惟务课赋吟诗,将何用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