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能为球队更衣室带来良好的氛围。
职业篮球是一份压力巨大的工作,尤其对教练而言。
在篮球教练的脸上看到笑容,比在俄亥俄看到忠诚还要难。
拉姆齐发现,当你将部分压力和对比赛的焦虑放到甘国阳肩上时,他能很好的分担这一切,而且你不用分一分钱工资给他。
他是一个相当成熟的篮球机器,为胜利而生,每晚都精力充沛,尽自己所能去帮助球队拿下比赛。
他澎湃却又稳定的情绪感染着球队的每一个人,包括拉姆齐,最近奥格尔维博士说拉姆齐的精神状态正常多了——他以为要等自己退休才能好转呢。
而在甘国阳巨大的情绪气团之下,却是极端的冷静和理性,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赢球,扰乱对手,带领队友。
越是对甘国阳了解的深入,拉姆齐越是明白这家伙根本不是比尔-沃顿,沃顿是被情绪团包围的人,他时常会迷失进去,需要其他人指引出路,而阿甘完全不需要。
身材上的巨人多多少少都是精神上的孩子,贾巴尔、张伯伦、海耶斯,他们在篮球之外的地方,往往幼稚的令人难以置信。
贾巴尔永远需要有人告诉他为什么要打篮球,张伯伦要一直有人提醒他,你应该怎么打篮球,而海耶斯始终在想我根本不喜欢打篮球——然后他是NBA联盟历史第一铁人,生涯只缺了9场比赛。
主教练在和这些能力强大但精神脆弱的巨人合作过程中总是充满了各种危险,就像饲养一只猛虎,他可以为你征战,但你也不知道他何时会反噬。
拉姆齐一直试图从约翰-伍登身上学到些什么,球队总经理斯图-茵曼更是号称“伍登头号观察家”,但最近拉姆齐正在放弃这种想法,他意识到大学篮球和职业篮球注定有着天然的巨大鸿沟,大学篮球教练和职业篮球教练之间的分野正越来越大。
当下半场比赛开始,拉姆齐在小牛的首发阵容中没有看到阿奎尔的时候,他越发确信自己的判断。
阿奎尔和莫塔之间的矛盾不是一天两天,从1981年阿奎尔来到达拉斯,双方就因为阿奎尔的体重问题争执不断。
莫塔和拉姆齐一样都是冠军教练,拉姆齐是77年拿到总冠军,莫塔是78年,拉姆齐第一年夺冠,莫塔第二年,两人年龄相仿,一个参加过海军,一个在空军服役过。
他们在80年代所面临的问题也很像,阿奎尔管不住嘴要吃,德雷克斯勒赖在床上不肯早起要睡,都是天赋卓绝但生性散漫的球员。
如果在60、70年代,这样的球员-教练关系很难想象,因为NBA教练和大学教练差不多,对球队有很强的主导权,散漫的球员会被赶出球队,哪怕张伯伦也会挨骂、被讥讽乃至滚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