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大巧不工,大智若愚。
从人性的论述来看荀子,是不输给卡耐基《人性的优点》《人性的缺点》的。
这本书的注解一边怼法家韩非李斯,一边又怼道家庄周老聃,我脑袋都要炸了。但是原文并没有如此“人身攻击”,还是见仁见智吧。
与孟子的性善论进行批评,提出性“恶”论。但事实上善与“恶”的在书中的定义和我们想的是不一样的了,如果不把握全文就断章取义,必定会走火入魔。
大家之间的相互争论,实为君子卓尔不群,小人群而不卓。
儒家思想用于礼乐的编制,法家思想用于国家刑法的修订,兵家则用来君略,墨家用于兼爱,道家用来修身。
每种思想都有自己更适合的运用方式,如果都用来治理国家应该是不行的。
知理善用,此为王道。
无论是什么领域,没意义国土与时间的限制。爱因斯坦和波尔也会争论不休,庄周与惠施也是一样,但他们都是最要好的朋友。
朋友未必知音,对手亦可。
细细想来,想要全面了解一个人,不能只看一家之言,真正的贤者也不是大家都表扬或者大家都批评。
朋友说它可靠,敌人闻风丧胆,才是真正的贤者。
头痛,这就是诸子百家都看一遍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吧!
话说这本书怎么没有原文啊,之再看一本。
原文不全emmm,再找一本。
觉得我看书习惯于看纯净版原汁原味加翻译和少量解析,如果看那些大家的深度解读,就感觉像是吃别人嚼过馒头,没味道,不好吃。
而且为什么有些大家的书那么偏激啊?看完真的就没什么大用处了,看书是为了修身,不是为了用怼别人的方式来成就自己吧!
换一本,推荐中国经典藏书系列。
一个事物就是它本身,不能替代另一个事物。任何事物要现有根,才能再有茎、有叶、有花、果实和种子。如果没有跟,那其他的东西不过是幻想罢了。
一个人的继承者只能是他自己的思想,他自己的作品,而不能是他的儿子或者徒弟,青出于蓝则应胜于蓝,改变不意味着背叛,而是必然。然而也必然有相似之处,此之谓辩证统一。
我是这样的,所以做事要去找根,生根,刨根问底。
学车的时候教练就和我说:“你不觉得你这车头歪吗?”我说不知道。“那你以后知道了吧!车头歪就往回带一下,你不能任由它发展啊,那样的话不就撞墙了吗?”
追逐的是永远不可到达的境地,才会学习直到死去。追逐有穷尽的事物,无论是骐骥还是驽马都可以达到,何为不能?所以贤者不欺骗自己,不自我满足,不轻视他人。我所期望的是到达南冥,但是不能得到满足,我就会气急败坏往北走吗?如果喜欢的得不到,我就会放弃它而追求我所讨厌的吗?大凡人想要谋求的东西,所想未必都能得到;人所讨厌的东西,也未必都会离去。既然努力已是不得,难道还会选择摆烂吗?
答案果然就在这里呢!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故君子结于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