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叫修行?
下定义是容易的,做起来却很难。难就难在,很多人一上来就走偏了。
怎么走偏?那就是一说修行,就忙着找书籍,找导师,找讲座,找寺院,找“仁波切”。
本来找找也可以,但我要立即作一个提醒:修行的关键,不在于吸取,而在于排除;不在于追随,而在于看破。
排除什么?排除大大小小的“惑”。
看破什么?看破大大小小的“惑”。
先说“小惑”。那就是我们平常不断遇到的疑惑、困惑。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一段段实际的障碍,等待我们一一解答,一一通过。
再说“大惑”。那像是一种看不到、指不出的诡异云气,天天笼罩于头顶,盘缠于心间。简单说来,“大惑”,是指对人生的误解,对世界的错觉。
修行,就是排除这些误解,看破这些错觉,建立正见、正觉。
这有点累。那么请问,人生在世,能不能不修行,不排除,不看破?
当然也能。但是,世间之“惑”,相互勾连。一“惑”存心,迟早会频频受到外来的迷惑、诱惑、蛊惑。自己受到了,又会影响别人。如此环环相扣,**相逐,结果必然造成世事的颠倒,生命的恐惧。
二
有一种惯常的误会,以为知识和学问能够破惑。就连韩愈都说过,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为学生“解惑”。但是,人们渐渐发现,那批掌握大量知识和学问的知识分子,除了极少数例外,绝大多数虽也能解答种种“小惑”,却总在扩大着世间“大惑”。用口语说法,都是在给民众添堵、添累、添乱。
三十年前我曾担任上海市高校中文专业兼艺术专业的教授评审组组长,后来又担任过国内好几所著名大学的博士学位答辩主席,读到过太多太多“重大学术论著”。我当然不能说多数教授、博士都名不副实,但是,那么多堆积如山的论著,在总体上实在不敢恭维。
任何一个题目一旦出现在这些论著里,往往会变得冗长、琐碎、艰涩、复杂,让人头涨、头晕、头痛。这就是“惑”的基本效能。不难想象,当这些论著成为教材,在课堂里讲上一年半载,将会是什么情景。
不少教授、博士的现实人生,也陷于“大惑”之中。他们基本上都是好人,但很少真正关注世间大道、人类价值、普遍正义。表面上不动声色,其实眼角时时打量着同行、同事在社会虚衔、会议邀请、项目经费、招生名额上的任何信息,结果总是寝食难安、焦虑不堪。他们为人生开辟了一个个无形的战场,天天暗战,夜夜舔伤,永远没有偃旗息鼓的日子。
比教授、博士更严重的,是高官和富商。他们的权位和财富,在一般人看来,应该可以解决世间的千难万难、千惑万惑,但事实如何呢?他们中的大多数,把自己很普通、很寻常的生命涂上了权位和财富的金粉,颐指气使,不可一世。这就让平民百姓产生一个巨大的误会,以为人生的价值全在权位和财富。一代代家长便以这种标准训导子女,变成了一种社会通例。其间虚掷了多少生命,简直无法想象。他们自己,更是惧怕权位和财富的失去,不能不在趾高气扬中担惊受怕,上下其手。把这些现象加在一起,那就是“既惑人,又惑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