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年义务教育,到今天已经是十二年义务教育了,走完义务教育,就要考虑人生道路了,而这个选择权,是交给学子自己的。
想走仕途,就进入太学研读经义。
如果想走技术人才的路,可以深造,也可以立刻去找工作;如果去企业行政岗位,也可深造,也可直接就业。
大学,可不是混混就行的,上了大学就放飞自我了,那是不行的,大学学的是生活技能,如果你不学,毕业就失业。
除此之外,还有一条路,考取基层公务员,但现在没人愿意做这行,基层公务员是没有上升途径的,连以前的吏都不如。
而且,不是铁饭碗,是半聘用制的。
基层公务员多是军官转业、举人实习的职位,想入仕,必须参加科举。
明人全都早熟,基本四岁就要上一年级,十六岁高考。
大学四年制,二十岁参加工作。
若想从政,就要考研,研究生考试是严进严出,模拟的是科举考试,被民间称为小科举。
太学不止是研读经义,也有化学、物理、人体、历史、哲学等等学科。
学生可以选择提升从业技能,也可以转行从政,一门心思研读经义。
前几年,苦读经义的人很多。
结果科举无门,因为科举太卷了,研究生参加科举就别开玩笑了,得继续读国子监,读完博士,才能科举,参加科考第一关,考取秀才。
大明27亿人,27亿人都想当官。
就知道有多卷。
科举一直以来就卷,景泰年间更卷了,即便是扩招,一个举人都难考,何况进士了。
因为科举试卷鸡贼。
出的题目特别活,不限于几本经义,涉及所有知识,什么都可能考,就看谁积累的多,谁命好。
读完大学,再经过科举的千锤百炼,上来的都是精英。
而这,是皇帝当初的构想。
其实,景泰四十六年,皇帝就发现中枢无人可用,因为上下通道被关闭。
皇帝杀了一波,重新打开通道,从基层吸纳大批人才上来。
并进一步收紧科举,要学以致用的人才,吃苦型人才,懂经济的人才,胸怀天下的人才。
对基层官员的考核,进行了一定程度更改。
皇帝要的是能人,是全才,是天才。
科举反正比以前更难了。
皇帝希望卷,越卷,杀出来的人才越厉害。
但只要考上举人,不愁找一份工作,大明人才井喷,人才不特别缺,但藩国缺人才呀,他们可以去藩国做官。
科举以景泰二十五年划分。
景泰二十五年以前,大明科举是维持古代科举制度,变革不多。
但之后,科举难度翻倍增长,景泰五十年之后,科举难度,是以前的百倍。
杀出来的都是全才。
天文、地理、军事、政治无一不通,本国历史、外国历史,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全都得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