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跃然纸上。
时间跨度巨大,人物最多,篇幅最长,东周时期历史最细节的小说,一片好评,叫好又叫座。
刘大夏一书封神。
在楚国任首辅二十余年,回国执掌宪台十几年,一直没人认识,一本书火了,天下人都认识刘大夏。
最可喜的是,让天下人最直观的看到东周这段历史,春秋和战国,其实更存在于读者的心里,对于具体的故事,知道的反而不多。
这段历史,恰恰是华夏历史中最精彩的一部分。
老祖宗的谋略,在那个时代展示得淋漓尽致。
当初编纂这本书的时候,皇帝想编成正史,朝中思想也是编成正史,但又担心遇到大秦帝国那样的窘境,只能编成演义。
果然,大秦帝国,明明质量最好,却谁也干不过。
东周列国志要是遇到了大秦帝国同样的窘境,刘大夏估计得自杀,他可没有第二个十年,去编纂一本书了。
闵珪也不差。
一本楚汉争鼎,以刘邦为视角,写秦末乱世,和西楚霸王争天下的故事。
也是一本群像,元从丰沛人萧何、曹参、樊哙、周勃、夏侯婴等,以及张良、韩信、项羽、范增等等,从每个人的视角出发,看待秦末这段历史。
是演义,也是正史。
谋略、战争、语言、典故都很考究,向读者揭露一个完美的秦末乱世。
以始皇帝统一六国为起点,写到一代枭雄刘邦驾崩为止。
前面有洪武王朝铺路。
同样极具传奇色彩的刘邦,同样非常吸引人。
果然,在东周列国志的恐怖压力下,楚汉争鼎丝毫不弱,死死顶住压力。
和东周列国志不一样,东周列国志是每个月公布三册,长时间连载。
楚汉争鼎,却是一口气放出来全四册,共120万字。
张敷华的西晋演义,同样能打。
这本书,是续写三国演义。
主要写后三国时代,从曹操病逝为起始,写到衣冠南渡为止,未完待续。
本来是晋朝演义,分西晋和东晋两套。
皇帝看完西晋演义后,觉得东晋演义不恰当,十六国南北朝写起来都非常有意思,要拆分开来写。
而且,三国演义后文质量明显下降。
西晋演义,就弥补三国演义后期故事,这本书没有主角,是群像,笔法模仿三国演义,故事也和三国演义一脉相承。
三国演义是贬曹尊刘,西晋演义是贬马尊曹。
西晋演义,全文170万字,全五册。
张敷华一度想将三国演义进行扩写,将故事放进西晋演义里面,扩写三国演义皇帝同意了,但放在里面可不行。
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完整的小说,没必要重新编纂。
扩写三国演义,叫三国群英传,三国演义人物、情节基本不变,进行扩写,并加入大规模考古情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