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清冷冷道:“反正本官以为,只要领土完整,有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一代人有一代的使命。”
“我们这一代人是创业,不止是开疆拓土,而是要让大明繁荣发展,起码要指明方向,确定道路。”
“以后发现了问题,让后人来解决。”
“如果我们天天担忧这个担忧那个的,干脆什么都别干了,到时候儿孙还会抱怨我们。”
“我们今天把事情做了,以后出来问题,再慢慢解决,总能想出办法的,哪来什么两全其美的事情啊。”
“生态破坏就破坏,大不了再修复。”
“景泰八年之前,京师什么样子?到了春天,天天刮沙尘暴,水也不能喝,现在的京师呢?绿油油一片,一年才刮几次沙尘暴?饮用水非常充足,干净好喝。”
“这不就是治理之功吗?”
“生态再坏,只要人活着,就有变好的一天。”
“如果现在什么都不做,那子孙后代也得做,问题是,到时候费尔干纳丢了,叶尼塞丢了,鄂毕河也不在咱们掌控之中,让他们怎么做呀?南水北调吗?那得花多少钱啊?”
杨一清语气微微缓和:“趁着现在咱们还能动,中枢还转得动,天下还欣欣向荣,尚且有钱能做,那就全做了!省着给子孙后代留下后患!”
“就算做不完,咱们确定道路,子孙也遵循咱们的道路,总做完的!”
“我中国人,不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吗?”
这番话说得朱见漭十分动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杨廷和出班,行礼道:“老臣认为杨尚书说得对,咱们这代人,不是享乐来的,也不是管什么生态问题的。”
“咱们管的是怎么活下去。”
“大明四十亿人口,肚子是天大的事。”
“以本国出产的粮食等物资来看,咱们是无法自给自足的。”
“老臣算了一笔账。”
“咱们国家的粮食,最多够25亿人吃喝,咱们国家的棉花,最多够15亿人用的,幸好咱们用化纤制衣,但石油储量又不够,如果大明现在就闭关锁国,最多十年,就会出现石油荒。”
“其他矿产资源,煤炭,估计也就够烧一百年,子孙怎么办?铁矿也不足,不计算战争的话,民间使用够二百年所用,金、铝、硫磺、硝石方方面面咱们都缺。”
“老臣都算过了,所有矿产资源,最多够我华夏子孙用二百年的。”
“二百年后我华夏子孙就毫无资源可用了。”
杨廷和悲悯道:“与其担心生态被破坏,不如担心二百年后,我们的子孙会不会活着。”
“生态再破坏,人类再无法生存,起码能维持几百年吧?”
“但二百年之后,咱们还有子孙后代吗?我华夏还有华夏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