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其实早在正德朝,就出现了老龄化,只是年轻人太多,这个趋势并不明显罢了。
到了嘉靖朝,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
幸好年轻劳动力还是多的。
但万历朝、天气朝,年轻人在减少,老龄化更加严重。
直到崇祯朝,开花结果。
可人口出生率暴跌,这也是社会问题呀。
养儿不防老,咱们养女儿啊,怎么连个女儿都不生了呢?
当人越活越明白的时候,就会发现养儿育女的钱,花在自己身上,比养孩子更舒服。
因为大明是全民保障,老了也生活无忧。
他们的父母,也没用他们养,是朝廷养的。
所以,有孩子和没孩子没啥区别。
没孩子生活过得更好。
这件事可把朝廷愁坏了,张居正在时,就预见了今天这般情形,他曾经说过:因为世祖皇帝给百姓太多了。
是啊,社会保障体系,都是世祖皇帝一手建立的。
现在的老年人,谁不感恩世祖皇帝呀!
世祖皇帝驾崩百年过去了,朝野上下,谁不敢感怀他呢?
全世界一百多亿人,都生活在他的福泽里。
崇祯帝在思考,想让民间生孩子,得改变保障制度,再改变民间思想,才能恢复生育率。
老年人可以死,但年轻人必须得生!
今天看不出来坏处。
等三十年之后,全社会老龄化的时候,就挽救不及时了。
而当年人口专家预测的,并不是民间不生育,而是少生育,一家两到三个孩子。
不像景泰朝,家家都十个以上。
张居正说得对,世祖皇帝给的太多了。
该拿回来了。
保障太多,导致生孩子和不生孩子,物质生活上没什么区别,只有降低保障,还得靠儿女养老。
然而,这里面就又涉及到了另外一件事。
明人为什么敢花明天的钱,一点都不攒钱?为什么大明还能恢复到盛况?
因为消费!
明人实在太能消费了,本质是因为有保障!
就算年轻时候把钱都花光了,等发养老金了,还能过一样的日子。
根本不用担心明天的钱!
明天的钱存在银行里呢,到年纪就开始发了。
以前民间不信的。
可是,朝廷发了一百多年了,信誉杠杠的,太信了。
如果削减保障,就会造成老百姓手里有钱却不敢花的窘境,大明还无法保持盛况。
可给保障吧,又不生孩子,三十年后大明就没有年轻人口了,一百年后大明亡国了。
这就是一个极端悖论。
保障和劳动,就是一对矛盾体。
崇祯帝也苦恼,但他最生气的是,民间不养老人的思想,这种不孝思想真的可怕。
他都不明白,这种思想是哪来的?
儒家思想里,没有这一条啊。
核心原因,物欲横流。
钱永远不够花。
因为好东西太多了,多少钱都不够花。
以前是,有钱没地方花。
当然有钱给爹妈养老了。
现在呢,什么都要钱,什么都能买,有多少钱都不够花,没钱给爹妈养老。
再一个就是工作忙,请人照顾吧还请不起,太贵了。
一来二去的,也就促成了这种思想的诞生。
崇祯八年,崇祯帝下旨,要求各界修订法律,重修孝道法律,要求民间重视孝道。
可是,朝臣那关都过不去。
这么多年了,有几个爹妈把儿女告上法庭的呀?
都是实在受不了了,才举报的。
儿女都敢做这种事了,还怕你法律制裁呀?
朝廷设再多法律,改不了人心的。
搞得崇祯帝也没辙。
好好的崇祯盛世,却多了几颗老鼠屎,让崇祯帝犯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