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吴确实困难。她家父母都下岗了。父亲蹬三轮,母亲找不到工作,这女娃很少吃肉,贵一点的菜根本不吃。但就是不填表,你知道为什么?”
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如此了解,彭玲真算称职的导员。
“为什么?”李小玲感起了兴趣。
“面子!真是要了面子丢了里子。这个小吴这学期谈了个男友,怕男友笑话”
“活该!要面子就要她要去吧。”
彭玲迟疑道,“我觉着也不能完全怪她。有的班是公开申请的,开班会老师让低于标准的同学举手,很难为情的。”
“这样啊。”李小玲也有上学的经历,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特殊年代,贫苦不再是值得炫耀的东西。
“那你说该怎么办呢?”李小玲问彭玲。
“我也不知道。现在学生们对你的这个基金是又爱又恨。”
“恨?怎么会恨?”李小玲讶然。
“一些学生真的恨呢。好像是打破了原有的平静?”
“没有道理呀。”极少数贫困生可以拿到五十元的最高标准的补贴。五十元绝对可以保证学生在校的生活了。
“一些不该得到的得到了,一些该拿的没拿到。慈善真的不容易呢。我就是瞎说,赞扬的当然是绝大多数了。真佩服你有个好姨夫。我入校时人家已经毕业了,只是听到他的一些传说。”彭玲的眼里冒着小星星,“能不能让我见见荣董事长?”
李小玲进入北工后感受到小姨夫在北工的影响和魅力,比如他在技术上天才般的设计,比如他在流行歌曲上天才般的创作。
“可以呀。不过他挺忙的,我也不常见。有机会我一定叫你。怎么,崇拜我小姨夫?”
“是,我挺崇拜他的。以前只在里看到慈善义举,没想到生活里真有这样舍得花钱的人。”彭玲毫不掩饰对荣飞的崇拜。
“没戏啦。我小姨夫对我小姨可是无限忠诚的。”
“去你的吧。他要是那样的人我还崇拜他什么。”
李小玲再见到荣飞的时候,就将学校遇到的问题跟荣飞说了。
“这真是个问题呢。”荣飞眉头皱起来,“我忽略这个事情了。扶贫必须顾及受惠者的自尊。千万不可有施舍的心态,而且,方法上也得注意,像举手申请,出榜公布的做法我认为不妥。”
“我觉得应该公示的。总有不自觉的人吧?这样也是一种群众的监督。”邢梅插话道。
“不是这样的。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残疾人总不愿拿他的残疾说事。贫困总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换做我,宁肯勤工俭学也不愿你像叫花子一样打我。”
“彭玲也是这个意思。那该怎么办呢?”
“不要在班里申请了,直接向你们递交。而且也不要当面递交。就像举报箱那样搞个装置,你定期取回申请表不就行了。至于浑水摸鱼,那是根本免不了的。你手机们可以采取抽样家访的形式了解情况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