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心中有对朱襄此话的不认可,但他们都没有反驳。
人的名树的影。到了荀子那身份地位,可以直言辱骂孟子是祸国殃民的贱儒贼子。长平君朱襄公只是委婉地说有些许不认可之处,已经温和太多。
“我认为的春秋无义战,是从民众出发。”
“在座者多是士人。但即便是士人,肯定也吃过战乱的苦。你们都知晓,我是庶人,父母皆是无名无姓,从泥土里刨食的农人。耕战、耕战,战争和我这种庶人关系最为密切。”
“打仗时征的粮,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救命粮;打仗时征的兵,是我们的亲朋好友,是我们自己的命。”
“仗打赢了是国君的丰功伟业,打仗时家破人亡的代价却是由我们一个个无名无姓的庶人承担。”
“到了百年之后,功过评说成王败寇,也只会说君王如何如何,我们不过是王座下的枯骨。就算有人提起,也不过会被君王后世的崇拜者说一声‘理应的代价’。”
“从我的角度出发,从庶人的角度出发,我认为春秋无义战。”
有学子尖锐地问道:“诸国中以秦国发动战争最为频繁,既然朱襄子认为无义战,为何要帮助秦国?因为你是秦太子之舅父,所以权势比本心更重要吗!”
朱襄看向那位对自己有怨愤之词的学子。
那学子的言语中带着楚音,他是楚人。
或许他的家乡曾经还是已经变成了南秦的南楚。
“春秋无义战,先辈们想了许多办法来结束这些不义之战。比如游说国君不要再打仗。”朱襄问道,“你说,这些游说有用吗?还有,我要更正一点,自周王室东迁之后,发动战争最频繁的不是秦国而是楚国。你可以翻一翻《春秋》。”
那学子脸色立刻涨红。
就算他记不得《春秋》中所写的各国发动战争的次数,但朱襄公既然如此肯定地说出来,他也知道朱襄公说的肯定是对的。
“不用紧张,这不重要。”朱襄安抚道,“你的家乡正在战乱中,我明白你的心情。既然你来到咸阳学宫求学,我想你心中也一定渴望这个问题的答案。如何让国君结束不义之战?”
朱襄没有继续讲课,让学子们自行议论。
待一刻钟后,他敲了一下讲台上的铜钟,让学子们安静下来,请学子们举手发言。
能千里迢迢来到咸阳学宫求学的人,他们都有胆量,有追求,也有自己的底气。
这样的人,才华见识都不会差。
所以朱襄抛出问题之后,他们的回答都很中肯,也都很绝望。
国君是绝不可能停下战争的。
坐在国君的位置上,荣华富贵已经到了那个国家的顶点。只要他们有雄心,就一定会追求更大的功绩,攻城略地掠夺人口在所难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