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牧之考虑的第二首是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这首诗也不错,但“白头翁入少年场”,明显是感叹自己已经老了,这与现场的气氛不符,秦牧之要是在孔融面前装老,那别说感动了,立马就会被赶出学院。
走到第三步,秦牧之想起来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想到这首,秦牧之眼前一亮,这个时空没有王维,他也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知道他重视兄弟之情,走到第四步便开始念:“独在异乡为异客”,第五步念“每逢佳节倍思亲”,走完第七步,“遍插茱萸少一人”,刚好成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田园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时读到或听闻这首诗,都会强烈地感受到它浓浓的思乡之情,触动内心深处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秦牧之借用,正好符合他的年纪和处境,浑然天成,看不出任何作弊的痕迹。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孔融听到这里,已经开始动容。
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出,孔融想起了老家的兄弟,不禁眼角落泪。
“好久没有这么感动了,我这一关,也算你通过了。”孔融用衣袖擦拭了一下泪珠,点头说。
就这样,秦牧之通过了四大首席导师的考核,再次进入东汉文院。
而最后这种传世千年而不衰的名诗一出,东汉大陆上空的诗云再次剧烈震动,睛天霹雳一样的响动,一道巨大的光从半空直射下来,照耀在秦牧之的脸上,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涌上他的心头。
“难道说古体诗蕴含的名气是最大吗?”秦牧之心想。
秦牧之还没来得及细想,就看到四大导师蔡邕、郑玄、孔融、司马徽都站了起来,表情严肃。
关羽也惊呼:“大哥,你的头顶怎么出现了一道紫色光环?”
“啊?头顶紫色光环?这意味着什么?”秦牧之并不清楚,不过他看到现场曹操的嘴巴,也张成了“O”字型,他就知道这应该是好事。
“天佑我东汉文院,又诞生了一位文士!”东汉文院四大首席导师蔡邕、郑玄、孔融、司马徽齐声说道。
原来,头顶出现紫色光环,在东汉大陆就是诞生文士的标志。当年曹操入学时,《短歌行》一出,名气猛增,他的头顶便出现了一道淡紫色的光环,直接晋升为文士,并很快当上了学生会会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