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
刘枭肯定回答,掷地有声的道:“广县地广人稀,有大量的土地可以耕种。我齐国的军队抵达了广县,有足够的田地耕种,能自给自足。”
“广县如今,正大力发展商业。尤其是徐州糜家在广县牵头,广县商业繁盛可期。”
“随着广县书院的建立,有家师康成公传道授业,将会聚拢天下的士子。各地士子汇聚,有了人,就有了人气。有了人气,商业自然繁盛,也就有了赋税。”
刘枭侃侃而谈,说道:“尤其是广县的书院建成,尔等各家的子弟,都能进入书院,得到大儒名宿的教导。这般优渥的条件,有何不妥?”
一番话洋洋洒洒。
然而,各官员仍是岿然不动,一个个脸上都流露出不情不愿的神态。
在他们看来,搬迁不合适。
公孙飚也是咬定不放松,再一次说道:“刘相,依老朽看,临淄毕竟是数百年的底蕴。留在临淄,总比广县好些。”
杜质再一次道:“下官赞同公孙老大人的分析,留在临淄更加的合适。”
其余官员,再度附和。
刘枭费尽口舌,可公孙飚等人仍然冥顽不灵,一群人掌握着临淄的利益,都不愿意搬迁。刘枭面色微冷,沉声道:“诸位,都认为应当留在临淄吗?”
众人纷纷开口,都不赞同搬迁。
“下官晁斐,赞同搬迁。”
在官吏当中,有一人站出来。此人名叫晁斐,是东莱郡人,在齐国担任功曹一职。晁斐一直在观察刘枭,他认为刘枭不是个鲁莽的人,既然刘枭强势要搬迁,必定有所准备。
尤其是,刘枭掌控着军队。
就算是事情闹大,刘枭一句话就能调动军队,能压死所有人。
再者,晁斐在临淄没有什么家业,搬不搬迁和他没有利益关系。先前晁斐一直没有表态,是在观察。刘枭数次询问后,晁斐站出来支持刘枭,意图博取刘枭的信任。
晁斐的话,宛如平地炸雷。
他一站出来后,其余的官吏纷纷抨击晁斐,认为晁斐是乱来。
刘枭道:“晁功曹很不错,有远见。”
“大人谬赞。”
晁斐拱手站在一旁,不搭理其他反驳的官吏。而晁斐第一个站出来后,厅中的一部分官吏开始琢磨了。他们先前不敢做出头鸟,是怕遭到打压。如今有晁斐牵头,没有利害关系的这部分佐吏,也开始站出来支持刘枭。
一时间,齐国的官吏分为两派。
一派以公孙飚、叶薛、杜质等人为首,坚定的反对搬迁齐国的治所,认为临淄最合适。另一派以晁斐为首,大力支持刘枭搬迁,认为广县更合适。
各自下注,各自选择。
刘枭扫了眼公孙飚等人,却是叹息一声,说道:“齐国治所的搬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对齐国来讲,是极为有利的。尔等执意反抗,本相很失望。”
公孙飚冒着得罪刘枭的风险,继续道:“刘相,临淄并不差,是数百年的古城啊。”
杜质和叶薛也纷纷赞同。
刘枭此刻,已经看明白了官员的心思,也判断出了情况,不再绕圈子,从案桌上取出一卷竹简,招手道:“公孙长史,来,这是本相为你准备的。”
公孙飚有些犹豫,却不敢拒绝,规规矩矩的上前接过。
刘枭又拿起一卷竹简,再度说道:“叶主簿,来,这是本相为你准备的。”
叶薛也上前接过。
刘枭再次拿起一卷竹简,吩咐道:“杜质,你也有一份。”
杜质上前拿着。
三个人拿着竹简,却还没有看。
刘枭耸了耸肩,神情随意,说道:“你们手中的竹简,都是单独为你们准备的,看看吧。”
公孙飚、杜质和叶薛闻言,各自打开竹简浏览。当三人看到竹简上的内容后,脸色大变,更流露出担忧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