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琬的祖父黄琼,曾任大汉太尉。
而黄琬本身,他家学渊源,年少扬名,早年官拜五官中郎将,但其后和蔡邕、刘表等人遭到党锢之祸。到汉灵帝时期,黄琬经由杨彪的父亲太尉杨赐举荐,解锢拜为议郎。其后出任豫州牧,政绩斐然,是个很有能力的人。
董卓摄政时,大肆招揽的党人,征召黄琬入朝担任司徒,后来又迁太尉,进封阳泉乡侯。董卓迁都长安时,黄琬和杨彪联名反对,以至于被罢官。不久后,又被董卓起复,拜光禄大夫。
在朝中,黄琬也极有分量。
随着马日磾、杨彪和黄琬开口,其余人纷纷开口劝谏,都希望刘枭再进一步。
毕竟,刘枭最合适。
刘枭环顾众人,他没有应下,缓缓说道:“蒙诸公青睐,本官感激不尽。但先帝死于吕布之手,骤然驾崩,大仇在前,焉能不报。探子传回消息,吕布出南阳,往扬州去了。本官的打算是,帝位暂时空悬,待手刃吕布之日,再议帝位。”
刘枭的这番话,既表明了他愿意继位的态度,也表明了他的忠义之心。刘协的大仇未报,他不继位,这是对刘协的效忠。
这也是拉拢百官的,让百官看到他的态度。
其实在刘枭看来,替刘协报仇之事,只是一个幌子。
这是拖延时间。
刘枭的真正意图,是等刘协被吕布杀死的消息传开。当消息在各地传遍,天下会是什么局面?如果有人称帝称王,而刘枭则顺应潮流,在百官的拥戴下登基,他才是大汉的正统。而且现在打着为刘协报仇的大旗,也能把朝中的官员聚拢在他的身边。
杨彪听了刘枭的话,说道:“太尉立志为先帝报仇,老臣佩服。只是朝中帝位空悬,恐怕影响朝廷的运转啊。”
刘枭摇头道:“杨公,本官总揽朝政,而且诸公一旁协助,朝政运转流畅,并无不妥。现如今,暂时按照先前的情况办吧。”
“喏!”
杨彪劝不了,只能应下。
刘枭在宫中呆了半个时辰,就离开了皇宫。
杨彪、马日磾、黄琬等人依旧留在宫中,替刘协治丧。三人没能劝说刘枭,都有些失望。黄琬看向马日磾,说道:“翁叔兄,你和刘太尉关系更近一些。不如,你再去劝劝?”
杨彪也道:“翁叔,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尉早日继承帝位,也能安抚民心,稳定天下。”
马日磾听了后,说道:“两位,你们看刘太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杨彪道:“能力出众。”
黄琬道:“有主见,有能力,有手腕,是大有为之主。”
马日磾说道:“对啊,刘太尉有能力有主见,他决定的事情,怎么能轻易改变呢?其实在老夫看来,刘太尉决议为先帝复仇,是一件好事。如此一来,刘太尉才站得住脚,不会遭到天下人非议。朝中暂时没了君王,但只要刘太尉替先帝报仇后,就能顺理成章的登基。”
杨彪捋着颌下的胡须,思虑一番后,摇头道:“翁叔,你漏了最关键的一点。刘太尉不登基,这天下间,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称王,会天下大乱啊。”
黄琬眼睛一亮,立刻说道:“或许,这就是刘太尉要的局面。他压下百官劝进,迟迟不登基继位,就是要看看天下的反应。但凡有野心之辈,都不可能没有动作的。通过先帝之死,能看清楚大汉江山,哪些人心怀叵测,哪些人心向朝廷。”
杨彪沉声道:“你这考虑,老夫先前没有往这方面想。现在看来,或许有这个可能。即是如此,我们便等一等。老夫也想看看,这大汉天下,忠奸如何?”
马日磾道:“不管如何,这些事情,是我们这几个老家伙无法掌控的。现在的事情,还是处理好先帝的丧事。其他的,顺其自然吧。”
杨彪和黄琬都赞同。
如今的头等大事,是把丧事处理好,等小皇帝下葬后再考虑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