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实在话,当初年纪并不是很老的李纲听到官家的对自己的评价时,一开始头皮是发蒙的。
这也不能怪他应变能力太差,主要是那些年李纲已经是一个完全褪了毛的宰相。
随那些年着赵官家推行原学,道学日渐衰落,江南道学想办个报纸中枢都不允许,而且让李纲尤其不能接受的是,其中最大的反对派居然是自己的心腹铁杆儿御史中丞李光。而后到了张浚那个幸进小人提出所谓什么“正名”“扩军”五条,更是自己的亲弟弟李经都不愿意再做两边的传话人,主动请官家把自己放去地方任职。
是的,李纲一直都知道,并不是官家有意拆了李经的传声筒作用,而是李经自己受不了这样的气了。他后来也说明过:“大兄早年大义何其分明,何故今日自闭耳目乎?”
其实人家李纲到底是三十岁出头就混到副部级干部的人。而且是在“丰亨豫大”那种氛围里一路抗争到底的,你可以说他没有本事,但不可以说他见识很差。七八年下来,他也当然知道这位赵官家的正确,可越是这样,越是难以容忍他否认自己的行为。
说句极端点儿的,被昏君杀的叫比干,被圣主诛的叫侯君集,而他李纲俨然成了建炎朝的少正卯。
说他冲动也好,说他是自寻死路也好,反正他就在建炎七年的四月,向官家上了弹劾宰相张浚的劄子,连“天下非止陛下一人之天下。”这话都出来了。
但他也真是什么结局都想到了,唯独没想到的是,赵官家亮着自己压根儿当这事儿没发生过。完全没有当年被范琼气着了发激烈文书骂自己一顿的冲动。
李纲也是那时真正意识到,那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明君了。
说不后悔那是假的,但是他这人就这脾气,要不也不会和李光看对眼了。说起来,那些年,李光没少劝他。他都闹得快和人家绝交了。当然他不知道的是,李光为此也闹得差点被陈公辅绝交了。
李纲到底是李纲,自有傲骨,他知道官家对自己有意见,若真以皇嗣之罪论,他叩谢天恩自尽。
当然,他也知道,这样的行为在官家那里注定讨不了好。果然,官家难寻平息内部怨气时,独独选了他太平州做什么考察报告?这不典型的不信任他李纲吗?
当然。李纲也不能真怎么着,首先人家赵官家身为大宋之主,对自己治下的一个地方做点儿考察还要经过你同意,再说了,他忍你多少回了。你忍一回还不行吗?
就这样,君臣二人凑合着又往杭州去,汇合了吕颐浩和许景衡,历史性的建炎武林大会召开。
当然,估计很少有人注意到,在那之前,官家还去看了一趟渊圣,其实说真的,李纲在这点上挺佩服当今的皇帝的。太上道君到底是父,不好杀,渊圣不过哥哥,据说比他爹待遇还好——能吃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