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嬷嬷得了季氏的眼色,悄悄退出厅堂。
季英英跑得快,旋风般到了门口。刚好听到赵申氏说的那句话,心想谁啊这是,跑我家来找骂吧?一生气,她就没顾上看李嬷嬷使的眼色,整了整衣衫,带着绫儿迈进了门槛。
正堂里季氏与一个妇人分左右坐在上首的圈椅上。季氏身后的席子上跪坐着一个侍婢。那妇人身后跪坐着一个婆子,四个侍婢。
人数是季家两倍不说。婢女一色粉色短襦,白色长裙,罩着石青色半臂。梳着螺髻,戴着金银钗猸,打扮得比寻常人家的小娘子还富贵。再看那婆子,穿着青色织对称格纹的锦。一个婆子居然穿锦衣!斑白头发梳成了圆髻,插着金钿,请到上座,包管会让人以为是哪家的主母。
下人打扮富贵,那妇人更是梳着尺余的高髻,满头金光闪烁。穿了件石榴红织福字小团花锦衣,系着翠蓝底绣黄菊长裙,那黄菊全以金丝绣了花瓣。臂间挽着的杏黄色披帛长长拖曳至地。一身颜色生生将季家厅堂耀得明亮了几分。
两相映衬,季氏就像牡丹花下的一棵草。
季英英心想,怪不得那妇人登门做客,趾高气扬地对主人家如何教养子女指指点点。敢情是用银子撑足了底气。
有钱又怎样?浣花染坊少做笔买卖又不是揭不开锅了。母亲在堂,轮不到她出声呛客。季英英攥紧了拳头,指甲使劲掐着手心,才忍了下来。
“母亲。”季英英斯斯文文地行礼。
季氏勉强挤出笑容:“二娘,去见过赵家大太太。”
一道天雷轰隆隆地落在季英英头上。这是赵修缘的母亲?她干什么来了?就算是亲自来提亲,也犯不着摆出这副富贵凌人的架式打亲家的脸吧?季英英对赵申氏的第一印象也不好。
自她进来,赵申氏就一直盯着她。季英英心里吐着泡泡,表面还得装下去,斯斯文文地向赵申氏行了礼。
赵申氏嫌她站在面前,逆着光看不仔细:“这就是二娘吧?坐吧!”
坐哪儿啊?季英英可不想坐她身边。谁知赵申氏的目光偏就移到了她下首的月牙凳上。季英英无奈,守着礼坐了半边凳子。
她后悔得要死。一步迈进门来,是想帮着母亲教训下这个不知礼的妇人,谁知道来的人是赵太太呢?这回哑巴亏吃定了。嫁到赵家,赵太太要教导她,话也没说错。只是赵太太讥讽母亲也太过了。有这样的婆婆,真麻烦啊。
甭管季英英心里想什么。从表面看,她一直是半低着头,安安静静地坐着。赵申氏先是仔细打量着她,然后用两根手指抬起了季英英的下巴。
季氏五指一收,捏紧了帕子。
《女诫》是东汉班昭对其女儿进行三从四德等教育所作。《女论语》是贞观年间宋若莘、宋若昭姐妹所撰的一部女子训诫书籍。唐时女子大抵都以这两本书为闺范学习用本。
民风开放的大唐,又经过武周一朝。对女子的要求并不严苛。胡服出行,女着男装是很流行的风尚。学这两本书知晓女子处世道理和礼节,在外面的场合不会失礼就善莫大焉了。
季英英自问得知赵太太在堂,她马上收声敛息,轻行缓步上前请安。赵太太轻蔑打量她,她还忍着气一一回答。她哪点不知礼了?
季氏一张帕子揉成了咸菜样,为了女儿和赵修缘的亲事又辛辛苦苦地忍了下来。
刚才就讥讽我娘教不好女儿,现在又说我不知礼。合着看我娘和我礼貌待你好欺负是吧?季英英可没那般好脾气,当即朝季氏俯首行礼道:“‘父母检责,不得慌忙。近前听取,早夜思量。若有不是,改过从长。父母言语,莫作寻常。遵依教训,不可强梁。’女儿熟记于心。若有不妥之处,还请母亲教导。”
她也搬出《女论语》来,意思是我不对,我妈随便教训。你还没成我婆婆呢,还没你叽喳的份。
季氏接了这话心里痛快了。寡妇支撑门庭,带大儿女,季氏也不是吃素的。她柔声说道:“我儿幼承庭训,娴静温柔,知礼大方。吾甚是安慰。”
我女儿家教好得很,我很满意。你想挑刺,门儿都没有。
母女俩一问一答,将赵申氏凉在了一旁。
季氏说完温温柔柔对赵申氏一笑,算是回答了她刚才的指责:“咱这商户人家也没指望着攀上门阀士族。让赵太太见笑了。我会尽心教导她。”
商户人家拨的是高音。
大唐商户是历朝历代最幸福的。地位非常高。也不禁穿丝罗绸缎锦。赵家再是大户人家再有钱,户籍也是商户好吗?
大家都是山鸡罢了。你虽然买得起孔雀翎,插尾巴上,也变不成士族呀!你实在不喜欢,你去娶一个高门大户官宦人家的闺女试试?
人家肯嫁吗?
唔,杨石氏也只能算半个官宦人家。别说上溯三代,她父亲这一代也只是个大字不识的农民呢。只有一个在州府衙门任录事参军的哥哥。就因这,杨石氏在杨家压得几个妯娌喘不过气来,当家作主几十年。
季氏轻描淡写将赵申氏的脸扇肿了。
赵申氏气血翻腾,脸阵红阵白,带着一群打扮华丽的仆从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