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赵祯来说王安石一直是个禁忌,虽然是个人才,可在地方上的作用要远比在朝堂上的作用大。
在后世便了解他的变法思想,这个人居然能说出“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蠢话,不知是他的脑袋太过愚蠢还是思想太过超前。
天才与傻子之间也许就是一线之隔。
赋税是大宋的主要收入来源,那个时代的大宋和现在的大宋完全不同,赵祯每每想到王安石的变法便会觉得寒气从脚底升起直至天灵盖。
不过现在也不需要他变法解决大宋的三冗三费的问题,所以赵祯打算小心的把他提到神都城来做官。
事实上若是有办法赵祯绝不会让他回神都城做官,还是在地方上做官比较好,毕竟王安石的个人能力相当强悍。
此次召他回京实在是没有办法,王安石这货在地方上的政绩实在是太好了,好的令人发指,他就是一个实干家。
每到一地便把当地乡镇逛一遍,从头到脚的发掘这个地方的特色,有什么东西是能赚钱的,有什么能为当地百姓带来收入。
兴办学校更是不遗余力,当地的学校好的令其他州府的人家把孩子送来上学,如此一来又带动了当地的经济……
反正只要对当地百姓有利的事情便没他想不到的,推行教育的最好作用便是当地百姓的素质也整个上去了,再加上王安石的名声在外,连当地盗匪也销声匿迹。
别说是打家劫舍的匪徒,便是寻常小偷小摸的闲散汉也少了许多,原因很简单,这些人都被王安石以各种手段抓起来送去府衙开办的工厂中劳作,每日点卯,按月发放薪俸……
如此一来州府稳定的不像话,地方上的知县每月要接待这位府尊,因为王安石最喜欢的便是到下辖县治去巡视,无人敢怠慢。
每每调任到某个州府,百姓兴高采烈而官吏如丧考妣,王青天的民生越来越大,已经在大宋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还要得益于报纸的宣传,大宋各地的报纸几乎都有王安石的趣闻趣事,这对八卦之心旺盛的大宋百姓来说简直就是无比的诱惑。
一时间王安石“王青天”的名头响彻大宋,这样一个人在地方上治理的如此只好,为何不能在朝堂上有所作为?
眼下大宋败于青塘,无论是民间还是朝堂之上,重用王安石的声音越来越多。
赵祯把王安石召回神都也是无奈之举,眼下他的呼声很高,若是视而不见难免让人觉得对待王安石太过刻薄。
勘磨去其棱角是应该的,但一直勘磨下去难免会让人寒心。
既然王安石那么能赚钱,那就让他作为三司的度支使好了,这而职位整天要和财计打交道,也是蔡伯俙的属下方便赵祯观察。
但谁知道这个倔强先生刚刚回京,便上一封《上官家奏事疏》奏疏的内容自然是关于大宋现在该以何为重的问题,详细的阐述了他的思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