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散的逛街总是让人心情愉悦的,没脑子的在南门大街上溜达,曹婆婆家的肉饼依旧是香酥可口,猪肉已经是最普及的食物,原本被称为浊肉的猪肉在大宋的地位直线上升。
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赵祯对猪肉并不排斥,而且蔡记的厨子总能做出美味的猪肉来,红烧肉,红烧排骨,肋条,糖醋排骨,香酥肉,等等几乎成为大宋百姓耳熟能详的美食,不光酒楼有买,百姓自己在家也会制作。
猪肉只要处理得好,只会留下肉味的香浓而没有其他的腥臭,而且猪肉是市面上最便宜的肉,比羊肉和牛肉都要便宜。
在大宋羊肉依旧是占据了高端食材的行列,官员们自然是因为身份的原因,在公共场合都是要吃羊肉的,他们觉得羊肉是最清洁的食物,因为羊吃草料,不像猪什么都吃。
当然他们在家中依旧会吃猪肉,毕竟羊肉的价格要比猪肉高得多,谁家要是天天吃羊肉,检察院的御史定然要参奏其奢靡之风,官员就没有不爱惜自己名声的。
至于牛肉,在大宋的市面上已经开始出现,这在原先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最开始出现的是耗牛肉,耗牛在大宋不算耕牛,来自川陕四路以及青海路的耗牛肉干在大宋最受欢迎。
原本的肉干没有太多味道,而且僵硬,可精明的商人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只要是在肉干中加入香料,并且经过特殊的腌制和晾晒烘烤之后,那味道和口感让人欲罢不能。
耗牛肉干在大宋一下收到热捧,并且成为了当地经济崛起的一大优势,耗牛肉干易于保存,方便运输和存储。
这只是开始,耗牛肉干的出现使得人们对牛肉并非那么排斥,北方的土地多,但不是所有的土地都适合种植粮食,面积广大的草场适合放牧,除了马匹,羊群之外,养牛也是极好的。
放牧的牧人发现,牛的价格在大宋相当高,甚至超过了羊的价格,于是便开始大规模养牛,利益驱使之下,牛的数量越来越多,市面上交易的耕牛数量远远超过了需求,毕竟大宋的北方对粮食的需求和对耕牛的需求不成正比。
大量的耕牛出现使得放牧的牧民血本无归,因为耕牛到了市面上根本就无法买卖,供过于求之下,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
大量的牛群运到州府之中消耗极大,而卖不出去的情况下再运回去,那便是“血亏”,没人愿意做这种事情,无奈之下只能宰杀耕牛。
大宋的官员自然是勃然大怒的,牛是农耕社会的财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光属于牧民,还属于国家。
赵祯正吃着可口的肉饼,街面上却出现巨大喧嚣声,三才脸色一变,暗骂贾昌朝维持市面的不利,还好死不死的被官家撞见。
看热闹是华夏百姓的业余爱好,八卦之心自然是没人都有,在神都城只要发生了热闹的事情便会聚集一大群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