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这个别出心裁的想法,则是出于赵旭之手,之前他和赵祯书信往来的时候,便向父亲表达了这个想法,在得到赵祯的认同和鼓励后,他便下达六部配合。
而效果则是立竿见影的,朝廷的政令直接传达到州府,不光在衙门传达一遍,还要在最热闹的街市之中传达。
以保证政令会被有效的执行,也能保正州府官员不会欺上瞒下。
被铜锣声吸引而来的不光有赵祯一行,还有跟随皇驾前往神都城的如贞娜娜等人,她带来的嘉莫族人第一次见到大宋如此繁荣和庞大的城市。
他们被所有新鲜事物所吸引,并且不断的向陪同的官员发问,皇驾还没抵达成都府的时候,田况便派出官员前往迎接了。
但作为一府之尊,田况却没有亲自前往,自从赵祯北伐之后,大宋就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地方州府官员不得擅自离开自己所在的州府,即便是迎接皇驾也要有旨意才行。
否则一旦离开州府范围,便算是渎职懈怠之罪,不光会被监察院弹劾,还会被朝廷严惩,州府官员必须要恪尽职守,这是朝廷给予的信任,也是他们的责任。
瞧见陪同官员伸头探脑的模样,赵祯就知道这个击传官是刚刚抵达成都府的,在府衙传递了朝廷的政令后,在最繁荣的锦祥街上再次传递。
铜锣敲了三轮之后,四周的百姓已经相当的多了,能够亲耳听到朝廷的政令可不容易,所有人都安静的屏住呼吸竖起耳朵生怕漏了一个字。
“告各州府百姓,学子,庆历六年科举改制,取消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等常科,设文资科,格物科,武职科三科!招文魁,技魁,武魁三魁首!另各科招募人数待春试之后,秋贡之前下告!各科所考范围,由各州府颁布,祝各位学子金榜题名!”
蔡伯俙在边上小心的看着赵祯的脸色,科举乃是为国选材的大事,可以说是大宋的重中之重,科举的改革必须经过皇帝,或者是皇帝亲自主持,而官家没在京中,六部的公文和朝廷的政令便下来了,这说明是太子赵旭进行的改革………………
赵祯瞧着紧张的蔡伯俙点了点头道:“这事朕知晓,只不过没想到旭儿这么快便动手了,这小子的胆气比朕要强啊!朕盘桓了数年时间不敢擅动科举,没想到他倒是先下手为强了。”
“官家不是把进士科给改了不少吗?其中还加入了必考的格物…………”
赵祯苦笑道:“莫要安慰朕,朕做的那些都是小打小闹,旭儿一下便取消了进士科,这样的胆气相当了得,可知他是顶住了多大的压力,不过倒是会借势。”
瞧见蔡伯俙不解的模样,赵祯踢了他一脚道:“快快赶回神都城,朕率军大胜而归,便是旭儿的底气。
此次朕和旭儿要联手来一出好戏,让那些顽固不变的老学究好好看看,科举改革乃大势所趋,再抱着四书五经不撒手的做文章早已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