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无奈的说道:“朝中的臣子朕数了一下,就属你最合适,你也知道中京道对朕的意义,万万不能有失,朕除了你之外再无信得过又有才干之人,最重要的是你能领会朕的圣意。”
既然官家把话说成了这样,蔡伯俙也实在没有理由拒绝,何况他也知道,这是自己为朝廷效命的机会,从心底里他就不打算拒绝的。
成为一道之长官,这还是外戚从来没有过的待遇,但是对于自己身上的官价,他也是不会去想,朝臣能接受他这个外戚作为中京道的转运使,但绝不能接受他的官价再次提升。
以低价官的身份得高价官才有的差遣,这在大宋已经成为一种牵制权臣的好办法。而以高价官的身份身居闲职乃是牵制重臣的手段,赵祯同样玩的遛。
蔡伯俙很快便得到了赵祯的圣旨,只不过现在中京道战事未平,他只不过在北京城中准备罢了,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赵祯自然不会给蔡伯俙太大的掣肘,对于中京道的地方官也需要好好考量一番。
大宋的一路之地有多少官员?大大小小加起来不下数百人!
就这样还不一定够,中京道的州府共有二十有五之多,每个州府城池便要数十个官吏,地方上的县城就更多了,为了加强建设在初期定是要派遣更多官员的,数百人都算是少得了,这还没算上大定府所需的官员!
赵祯想想都觉得美滋滋,一个中京道解决了大宋多少的官员安置?要知道随着大宋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升,参加科举的人数也越来越,再加上恩科,特奏之类的,大宋的待选官已经开始再次变得冗长起来。
还有便是粮食问题,虽然有着南海诸国的产出,可他们运输粮食需要时间,中京道的地理条件非常好,大量的牧场还是其次,最主要的便是良田,水源丰富的中京道南部良田千倾!
这一下便解决了赵祯对冗官和对粮食的需求,而他也打算效仿千古一帝的那位君王,开设木兰围场以满足大宋对尚武的需要。
一个国家的脾气往往随着君王而改变,赵祯的脾气便决定了大宋的脾气,这个巨人要有脊梁,有韬略,有肌肉,有拳头,还有一颗勇敢的心。
一路走来,大宋已经从原先的怯战,畏战,到现在的敢战,能战!
这是一个莫大的转变,赵祯也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有一颗勇敢的心,同时也要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只有如此大宋方能不倒。
虽然他没打算让大宋延续千年万载,但最少不要让后人提起大宋便想到那个积贫积弱的王朝,大宋是弱,但从不贫穷。
赵祯打算把中京道打造成一道屏障,同时也是牵制草原民族的前沿阵地,这里距离蒙古草原非常近,大定府以北的松山馆便是后世的赤峰市,已经算是内蒙古的境内。
大宋在中京道的驻兵,加强中京道的建设,对草原民族本来就是一种威慑,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一切手段对草原民族进行分化拉拢,甚至是出兵征伐最终使得草原上的民族成为大宋的附属,一旦如此,大宋便可解决一大边患。
这一切的的前提都是大宋夺取中京道,并别把这里建设好,而蔡伯俙便是赵祯所需要的人才,他虽然对地方上的治理经验有限,但却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而且他明确的知道赵祯想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