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

上回讲到祸害沿海地区的“倭寇”战力强悍,远非普通明军能消灭,最后被戚继光发明的“鸳鸯阵”打败。

“鸳鸯阵”阵形以11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箭矢、长枪攻击;“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及时还击;“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而“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因“藤牌”轻便坚韧,以柔克刚,防御力甚至比长盾牌更强。

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筅”。所谓“狼筅”,其实就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枝丫。每支“狼筅”长3米左右,故“狼筅手”可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去刺杀敌人,以便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

接着,是四名手执“长矛”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两个手持“镗钯”的士兵担任警戒和支援等工作。若敌人迂回攻击,“短兵手”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砍敌人。各种兵器分工明确,每人只要精熟自己那种的操作,有效杀敌的关键在于整体配合,令行禁止。

“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以便于临场发挥战斗力。

当“鸳鸯阵”变成两个小阵时则称为“两才阵”,左、右“盾牌手”分别随左、右“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护卫其进攻;当变成三小阵时则称为“三才阵”。此时,“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两侧护卫。这种变化了的阵法又称“变鸳鸯阵”。

此阵运用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住了“倭寇”单兵战力彪悍的优势发挥。戚继光率领“戚家军”,经过“鸳鸯阵”法的演练后,在东南沿海地区与入侵的“倭寇”作战中,曾每战皆捷,让“倭寇”闻风丧胆,便望风而逃。

其实,此阵主要是为了对付倭寇而设,不仅行动方便,长短兼具,攻守兼备,而且其阵法特性在要求阵法突出单方面用途的古代,算得上是独树一帜,尤其是在抵御不明深浅的外敌时,其优势非常明显。

毕竟,功能比较全面的军阵也有不少,但问题就在于那些大型战阵太全面,其缺点反而是不够灵活。

但是,“鸳鸯阵”作为一种小型战阵,其主要的对手是当时为祸一方的“倭寇”,情况就大为不同了,因为“倭寇”每次出动时的人数不多,不像游牧民族全民皆兵,必须得大型战阵伺候。因此,“鸳鸯阵”最实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天地任我行之二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小说阁”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