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李曾经将之归因为特效技术。
特效技术还赶不上漫画作者的想象力,这是超级英雄电影黯然失色的最重要原因。
斯坦李说的没有错。
目前来说,在好莱坞有一席之地的影视特效公司只有四家。
排名第一的,毫无疑问就是乔治.卢卡斯的工业光魔,这家老牌特效公司根深蒂固,甚至脱胎而出的一个电脑部门最后都发展成为动画技术业的巨头——皮克斯动画。《异形》《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等等,无数经典之作奠定了工业光魔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
紧随其后的是詹姆斯.卡梅隆的数字领域,《泰坦尼克号》一战成名的数字领域受益于詹姆斯的技术癖,这是个迷恋各种新技术的人,爱好超级广泛,极其热衷于极限冒险——不得不说,这是个好莱坞的异类,但可能也是因为这样,他才能够贡献出这么多经典的作品。数字领域和福克斯的合作紧密无比,这样为它不断进行技术更新提供了牢靠的保证。
第三位的就是彼得.杰克逊、理查德.泰勒以及丹尼尔自己的维塔数码。它的成名得益于两部系列大作,《魔戒三部曲》让它从一文不名发展为业内顶尖参与者,《加勒比海盗》巩固了这一地位,并且为公司的持续盈利提供了保证。此外,彼得的新作《金刚》也备受瞩目——可以说,三家公司里起步最晚的维塔数码,是风头最盛的一家。当然,在底蕴上,还是和前两位,尤其是工业光魔差距不小。
第四位当然是凭借《蜘蛛侠》成为关注点的索尼影像技术,但和前面三家相比,多少有点局限和不足。
影视特效技术行业的群雄并起,促进了这一技术的迅猛发展,它当然存在时代背景,特效在大片中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成为吸引观众的法宝,这一点,各大影视公司都有充分的认识,只是传统的故事片还是有大部分的市场,花费重金开拓这一行业并不值得,何况,专业化分工深入人心的好莱坞,也不提倡完全垂直的工业体系。
福克斯和詹姆斯.卡梅隆的大作《阿凡达》,不仅仅启用了詹姆斯旗下的数字领域,同样请到了工业光魔和维塔数码。这可以表明,这个行业内还没有出现可以独家应付《阿凡达》这种级别电影的巨头——合作是必须的,也是无奈之举,毕竟成本都是个跨不过去的门槛。
这表明对于超级英雄片来说,时机还没有到。
《蜘蛛侠》只能一朵早开的花,不具代表性。但现在,绝对是对人物下手的良机。
不仅仅DD影业看到了这一点,福克斯、派拉蒙、狮门、索尼等等,也都觊觎着漫威这块肥肉,毕竟索尼影像从《蜘蛛侠》中的收益,直接影响了这个部门的生死存亡,如果没有《蜘蛛侠》,索尼在电影上就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更不要说大幅度盈利。福克斯从《神奇四侠》和《金刚狼》等超级英雄片上也是尝到了甜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