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战争的最终胜负的主要因素,用后世的说法,概括起来有,参战双方的军事、经济、政治、自然环境条件、战争性质、外交及国际援助、以及主观指导能力等7大因素,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高层次的因素。
虽然在这个时代,可能战争不需要考虑这么多的因素,可赵曦很慎重。
因为,对于大宋来说,与北辽作战,真的不能也不敢再有任何失利了。
大宋已经承受不起对北辽作战失败的经历了。否则,河东之战建立起来的那点信心会崩溃。
赵曦希望能尽量周全一些,也希望内阁能理解的多一些。
或许相对于上一届内阁,这一届要激进一点,但还不至于无所顾忌。
把制定四皇子这支队伍策略交于内阁,赵曦还是相信内阁可以妥善处理的。
这本来就是一招闲棋,也能试探一下北辽的反应……海权的问题,这个时代都还不算重视,不管是国朝还是北辽。
……
朝政从来就没有完结时,不是这样的事就是那样的事。而由于国朝这些年变革的原因,m.不管是地方还是朝堂,各种事物都越来越繁杂。
只不过有些事是可以由朝廷衙门的主官一言而决,有些需要具体负责的衙门商量,有些是内阁可以决定的,有些需要内阁议定。
但是,所有的事务,只要奏报到了朝廷这一级,都是需要君王批阅的。
这还是赵曦推行了三级决策制以后的情况,若是搁早年的体制,做君王的,根本就没有一点闲暇的时间。
不是赵曦偷懒,在赵曦看来一个王朝若所有事务都由一人来决定,不仅仅是累死这个决断人的问题,是这样的流程本身就预示着人亡政息。
赵曦不希望如此。
所以,现在能放在内阁与君王一同议定的事,绝对算得上是大事。就比如,国朝与北辽何时作战的问题。
至于其他需要君王批奏的……赵曦很少改变内阁和六部九卿的定论,从一定程度上,现在的朝廷衙门,还是适应了或者说充分理解了赵曦的执政理念。
如今的朝堂,朝廷各衙门首脑,也很少有没事烦官家的事。
赵曦想了解国朝,很多的是通过抵报这一形式。
虽然在目前推行所谓的言论自由还不可能……事实上任何时候都没有什么绝对的言论自由。
相对而言,如今的国朝还是有一定的言论自由的,毕竟能在抵报上发声的都可以算是读书人,也可以归纳于士子阶层。
赵曦也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在倡导着一定程度的言论自由。
所以,赵曦将国朝抵报处置之权提到了朝廷一级,也就是说,地方州府郡县不得干预地方州府的抵报运行。
并且,将抵报处置之权一并交于了内参主导,也就是与监察衙门并轨合署。
这样,也给了士人针砭地方施政的权利,同时也有一定的监管。
当然,国朝普遍的认识,监察衙门是天子亲军,就相当于是官家才是决定抵报言论的唯一人。
赵曦是希望用这种方式,自己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整个国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