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大小不由旁观者主导。
很遗憾,虽然北辽的内乱持续了将近一年,可国朝希望看到的热闹,没有发生。
女真有很强的战力,却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袖。
在耶律乙辛的重赏之下,又有北辽长期以来无底线的压迫。在耶律乙辛谋反开始,女真确实配合了,也举起了反旗。
然而,原本就矛盾重重的女真四部,在遭遇败战以后,而耶律乙辛又没有做到预期的战果。
所以,女真四部就恢复到了原本一盘散沙的本来,最终被北辽朝廷各个击溃…~
同时,在苏州反叛**发生时,在北辽的上京道,也出现了小股的反叛。
北辽上京道,也就是后世的蒙古高原。
赵曦对这次的小叛乱,其实是抱有希望的,结果,整个反叛根本就没激起一丝涟漪,还没怎么听说,就很快被平叛了。
这个时代,成事的因素,主导者的才能占绝大的成分,或者说,领袖决定了能否成事。
比如女真,比如蒙古高原……
赵曦仔细想了想,后世那个一统欧亚大陆的人物,估计还得百十年才有可能出生。
之所以说有可能,是这一次蒙古高原的部落反叛,没有涉及到他的先祖。
听闻这一次北辽的平叛,执行的是早期游牧民族的方法,凡高于车轮者,一律砍头。
那位百年以后出生,并名扬天下的人物,或许他的先祖已经在这一个偶然的**里消失了。
赵曦也有点想多了…~
不过,赵曦也想了,如果待国朝收复燕云,疆域扩张到燕山山脉以北,不管怎样,赵曦都会尽力将那位后世扬名的英雄先祖给灭掉。
心里有些阴暗了,没办法。
后世有关于华夏文明浩劫的说法,说三次的有,说五次的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甚至还有说是导致华夏文明断层者。
当然,也有说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是华夏文明融合的。
然而,不管是断层也好,浩劫也罢,还是融合也算。却没有一家学说,为百多年以后发生的改朝换代正名的。
因为,那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华夏文明浩劫,甚至说断层都可以。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这句话,赵曦是相当认同的。
或许原本的自己就是所谓的赵氏后裔,赵曦对宋的评价很在意,也翻阅过很多关于大宋的评价和记载。
华夏文明至大宋一代,形成了最符合这片土地治理的集权体制,摈弃了门阀世家和藩镇割据。
而大宋的集权,却没有后世那几个王朝的专权,是一种宽松的、清明的集权,是一种一定程度上将君王和朝臣平等对待的君王集权。
大宋没有臣工跪拜君王的礼节,而赵曦甚至恢复了前朝臣工议事坐而论事的规制。
至大宋一代,这片土地滋生了先进的市场意识。相对平等的商贾地位,繁荣的海上贸易,琳琅满目的商品,入雨后春笋般的作坊,还有以诚信为本的契约精神,劳工的契约期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