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来的军报,在大明的朝堂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自从弘治朝以来,大明朝在正德皇帝的率领下,渐渐的变得有些激进了,正德皇帝一生好武功,换句话说,是没事他都是想把大明军队拉出去溜溜的主儿,何况这种主动挑事的,这一点,颇有永乐大帝的风范。
但是正德皇帝起永乐大帝,做得更好,永乐大帝六征蒙古,甚至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但是终究没有能毕其功于一役,给后世子孙留下的是一个不大安定的北方,此后百余年,北边一直是大明的心腹大患,也只有到了正德皇帝的时候,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才令得北边终于消停了下来。到了永兴朝,即使偶尔有小股活不下去的蒙古部落犯边,那也成不了多大的气候,大明的武力和多年的糖衣炮弹,已经逐渐让北边的这一匹饿狼,渐渐驯服起来。
从正德、永兴两朝的大明军力配置看得出来,正德朝,大明的精兵,基本都是放在九边,天下武夫,一谈起大明精锐,大都是想到的是九边之兵,而到了永兴朝,固然有这种想法的还有不少,但是,不同的想法的人,也渐渐的冒出来了,谈起大明精锐,有些人,甚至想到的,不仅仅是九边之兵,还有一支海外的虎狼之师,大明锦衣卫海外镇抚司。
至于南边,说得难听一点,一直以来,南边诸省的军兵都和“大明精锐”这四个字挂不边,等到锦衣卫海外镇抚司声名鹘起,南边的这些大明官兵,更是在天下人心挂不号了。在很多人看来,这南边诸省的军兵,与其说是官兵,还不如说是穿着官兵衣裳的农民,其战斗力,实在是不值一晒。
果然,贵州叛乱一起,当地的官兵的表现,和天下人心目当的期待没什么区别,三战三败,如今堂堂一承宣布政使司,堂堂一个云南都司,竟然只能窝在省府之内,朝着朝廷要着援兵,这简直令兵部、令五军都督府的一帮大佬,一个个脸都火烧火烧的贵州都司可以是有数万人,而这些人的对手,是那些刀耕火种,连话都说不囫囵的蛮人,这丢的哪里是贵州的脸面,这丢的是朝廷的脸面,天下汉人的脸面。
朝廷里廷议的时候,一片喊杀之声,连平素里念叨那些“擅动刀兵不详”的老古板们,也是紧紧的闭了嘴,这是内乱,而且已经蔓延到了一省之地,这个时候谈安抚,只能被一帮红了眼的武官们当作沙包来打,大明从来没这么软骨头过,对外是,对内也是。
那帮武官们,想得可简单得多了,如今咱们大明国力昌盛,兵强马壮,你丫不闹事,咱们还能容忍你们这帮蛮夷呆在你们的小地盘里过日子,但是你丫要闹事,那对不住了,打得连你们妈妈都不认得你,你自然老实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